探究千载制茶历史及其因由

发布时间:2013-10-22 11:05:02 来源:大连晚报 编辑:刘慧 
     福建茶叶网10月22日讯:闲暇时独坐品茗,一杯香醇弥漫铺展开来,袅袅娜娜似烟雾缭绕。一茶在手,在茶香中聆听风雨,或浓或淡中可体味茶外的许多人生况味。

    清幽茶香远方来。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庐山云雾、洞庭碧螺春……一个个优雅动听的茶名,使人未饮先醉;温壶、烫杯、洗茶、泡茶、翻杯、敬茶、闻香、品茶,一层层温润的意境呼之欲出。循着一缕茶香,寻踪探源的愿望便格外强烈。品味之余,我们不妨一道去探究那悠悠千载的制茶历史及因由……

    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茶之为用,悠悠千载制茶史!最早从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发展到生煮羹饮。生煮者,类似现代的煮菜汤。直至到了唐代,仍有吃茗粥的习惯。

    三国时,魏朝已出现了茶叶的简单加工,采来的叶子先做成饼,晒干或烘干收藏,这是制茶工艺的萌芽。

    从蒸青造型到龙凤团饼

    即将茶的鲜叶蒸后碎制,饼茶穿孔,贯串烘干,去其青气。但仍有苦涩味,于是又通过洗涤鲜叶,蒸青压榨,去汁制饼,使茶叶苦涩味大大降低。

    龙凤团茶的制造工艺有六道工序: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茶芽采回后,先浸泡水中,挑选匀整芽叶进行蒸青,蒸后冷水清洗,然后小榨去水,大榨去茶汁,去汁后置瓦盆内兑水研细,再入龙凤模压饼、烘干。

    从团饼茶到散叶茶

    在蒸青团茶的生产中,为了改善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的缺点,逐渐采取蒸后不揉不压,直接烘干的做法,将蒸青团茶改造为蒸青散茶,保持茶的香味,同时还出现了对散茶的鉴赏方法和品质要求。

    宋至元,饼茶、龙凤团茶和散茶同时并存.到了明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于1391年下诏,废龙团兴散茶,使得蒸青散茶大为盛行。

    从蒸青到炒青

    相比于饼茶和团茶,茶叶的香味在蒸青散茶得到了更好的保留。然而使用蒸青方法,依然存在香味不够浓郁的缺点,于是出现了利用干热发挥茶叶优良香气的炒青技术。

    经唐、宋、元代的进一步发展,炒青茶逐渐增多,到了明代,炒青制法日趋完善。其制法大体为: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至干,这种工艺与现代炒青绿茶制法非常相似。

    从绿茶发展至其它茶类

    制茶过程中,由于注重确保茶叶香气和滋味的探讨,通过不同加工方法,从不发酵、半发酵到全发酵一系列不同发酵程序所引起茶叶内质的变化,从而使茶叶从鲜叶到原料,通过不同工艺制成各类色、香、味、形品质特征不同的六大茶类,即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青茶。  (原题《香茗静好 岁月藏香》)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