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仙风道骨”白鸡冠

发布时间:2013-10-20 10:57:19 来源:海峡都市报 编辑:王帆宇 整理 
     福建茶叶网10月20日讯:公泰名茶掌门人老山(孙康荣)潜心研究武夷茶学,其武夷茶学作品《导饮白鸡冠》一书将于近期出版,本书从白鸡冠说开,细数白鸡冠与武夷山的渊源,并详细介绍了老山独家研发的文火煮白鸡冠以及相关的导饮方法。从本期开始,海都《茶周刊》将节选其中精彩内容,与海都茶友共享。文中内容仅为一家之言,欢迎百花齐放。

    82岁白玉蟾育出道茶白鸡冠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

    武夷山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典型代表,三教无不与武夷茶关系深远,且都为推动武夷茶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的道教,由于最早种植武夷山茶树,从缘起性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黄仲先主编的《中国古代茶文化研究》一书指出,道教中人早期便开始种植茶树,武夷山和杭州西湖的茶树都是最先为道教徒所种。而白鸡冠的发现与培育,正是缘于宋时在武夷山传道授法的止止庵祖师、道教大师白玉蟾。

    白玉蟾为南宗第五代传人,82岁时受邀在重修的止止庵主持庵事长达13年。传说白鸡冠正是由他发现并在止止庵白蛇洞培育出来的。

    止止庵白蛇洞(又名仙人谷),因为四周古树环拥,枝叶遮天蔽日成洞口状而得名。所谓洞口,自然也就是高悬在头顶的一片天色,由此唯有正午时分,阳光才能垂直照射到地面植被和茶树上,日照时间短,和三坑两涧地区茶树长在崖壁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白玉蟾发现并培育的白鸡冠就种在这里,但母树早年被盗,现在能看到的是树龄二十年的白鸡冠老丛。

    为什么叫白鸡冠?多种说法一一看

    作为岩茶四大名丛之一的白鸡冠,武夷山关于白鸡冠得名来源的说法有不少,主要有“幼叶说”、“树形说”、“茸毫说”,但基本上都着眼于白鸡冠叶形与鸡冠的相似度。

    白鸡冠的叶色明显浅于其他岩茶,相比之下确可谓“白”。泡开后的白鸡冠茶叶在放大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叶齿形状和叶片质感都极似鸡冠,加上又为白玉蟾所创,故名“白鸡冠”——也许这才是白鸡冠得名的真正由来。

    白鸡冠原产地到底在哪里?

    武夷山至少有两处以上地方曾被认为是白鸡冠原产地,除了止止庵白蛇洞外,还有慧苑坑火焰峰下之外鬼洞。

   《闽茶说》一书对白鸡冠母树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止止庵,一说在鬼洞。台湾茶人池宗宪在其著作《武夷茶》中认定白鸡冠原生地在止止庵白蛇洞口。

    著名茶叶专家陈椽所著《茶树栽培学》中讲“单丛奇种”时提到:“著名者又曰名丛,如九龙窠之大红袍、磊石岩之白鸡冠……”似有以磊石岩为白鸡冠原产地之意。

    事实上考虑到茶是一种文化饮品,故所谓原产地不仅要考虑是否有老丛的存在,还应该考虑到隐含其中的茶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因此笔者认为,白鸡冠作为武夷山道茶之代表,原产地只能是止止庵白蛇洞口。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