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官韵”的木栅铁观音

发布时间:2013-08-24 10:50:25 来源:江南时报 编辑:琥珀 
     福建茶叶网8月24日讯:木栅铁观音系清光绪年间(1875年至1908年间),台湾木栅茶叶公司派茶师张乃妙、张乃干兄弟前往福建安溪引进纯种铁观音茶种,种植于木栅樟湖山区(今指南里),而有木栅铁观音茶的开始。其最大的特色是具有一种明显的韵味,称“观音韵”或“官韵”。

  曾有过起起伏伏的际遇

  早期的木栅铁观音茶是十分风光的,当时的山上到处都是茶园,几乎每户每年都可生产数万斤茶叶,所生产的茶叶大多经由苏联茶馆、英国茶行以及南洋茶行等外销世界各国。

  1940年,木栅种茶面积曾广达276公顷,之后,由于茶农转业加上工资上涨,不敷成本,只有三分之二由茶农自己制造高级茶,另外的三分之一则因没有制茶工厂肯收购茶菁,致使茶园荒废近90公顷,铁观音茶的产量于是锐减。日据末期,由于急需米粮,日政单位鼓励茶农改种稻米或番薯,且可获补助,茶叶产业于是更加的式微。

  1980年,台北市政府鉴于木栅铁观音茶的味道清醇芳香且甘甜宜人,深具特色,于是选定指南里发展成观光茶园,并加强茶区的各项建设,因此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纷纷回流茶山发展,使木栅铁观音声誉再度响起。而今,木栅铁观音茶园遍及石狮脚、草湳、内外樟湖、猫空及老泉一带,种植面积达110多公顷,年产量6万公斤。

  观光茶园吸引大量游客

  如今茶区有106家茶农,设置在农家或茶园前的标示牌,上面注明了茶农的编号、姓名、地址、电话、茶种,游客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这里是谁的茶园。

  观光茶园中多设有茶坊,茶坊名字风雅、新潮且各具风格,从中可见经营者不同的品味。“山中无岁月,壶中日月长”本是描述古人隐居山中,悠闲品茶过日,与世无争的日子。在此地则是另一番写意,因为这里的茶山可是夜里和白天一样热闹,尤其到了假日更是车水马龙,途塞数里。

  1984年,“台北市铁观音、包种茶展示中心”成立,茶展中心坐落于木栅指南路三段40巷,其内设有品茶区、茶艺活动中心、演示文稿室,并划出展览区展出古时农村文物、茶业文物及各种制茶的机具,让游客百闻不如一见。随后又在此设立了水土保持教室,让民众更进一步了解水土保持的知识和重要性。

  中心外的示范茶园,可以让游客实地认识不同的茶树品种,并看看茶叶到底长什么样子,茶展中心也销售台北市的包种茶、铁观音茶、武夷茶等,供游客品茗选购。

  选择壶泡时宜宽不宜窄

  木栅铁观音的揉捻造成茶型紧结,置茶时就要想到给她留下舒展空间,才能让她可以尽情散发茶的真香味!因此,选壶泡木栅铁观音时,宜宽不宜窄。圆壶优于方形壶,高统壶优于扁形壶;在烧结温度上宜高,同时以吸水性强的泥料为佳,朱泥与紫砂均佳,这类壶保温性佳,壶中茶汤不易降温,所以出水要适中,不宜久浸。朱泥传导性强,更应掌握倒茶汤时机。

  切记:第一泡茶汤倒出后,务必将残留壶底的茶汤倒尽,才可免去铁观音茶碱的释出,影响茶汤的甘美滋味,反惹上咬舌钉住牙龈的麻烦!

  对于茶农来说,用公道杯,3克浸3分钟的泡法,最能泡出真实味道。要是现在你喝得好喝,回去用壶泡会更好喝。事实上,此说法值得商榷。台湾木栅铁观音茶的卷曲状,加上慢火焙出来的特质,若没有优良适度的泡茶空间,反而会“压死”汤味,让好茶失去特质,甚至白白浪费了铁观音的“官韵”,换来一口“苦不堪言”!其间用水是关键,只用家中不过滤的自来水,再厉害的茶人也难扭转劣势!

  因此,想要泡好木栅铁观音难度高,不可拿一款通则行诸四海。用100℃滚水泡茶最正确,尤以铁观音茶,高温才能释出茶真味!而关键在于必须同时掌握适量茶叶,一般应低于乌龙茶用量,并减低浸泡时间,加快倒出茶汤的时间!

  茶汤色香味饶富变化

  木栅铁观音茶属发酵茶,制茶的流程:采茶(上午8点至下午5点)—萎凋(日光或热风)—室内萎凋(8至12小时)—浪菁(4至5次)—炒菁—初揉—布包团揉(2至3次)—复炒(3至5次)—文火复干—复揉(团揉10至20次)—初焙—检枝—复焙—成品。

  近年来,木栅铁观音由于茶农不断的研究改良,也因茶叶比赛和消费者与茶叶市场的喜好影响,所制作的铁观音经过多次的团揉呈球型,形状粒粒如豆,茶面油亮,掷入杯中,发出有如铁粒般的叮叮之声,可为实至名归的铁观音。

  未经焙火或轻焙的铁观音茶汤呈黄色至橙红,中焙火或重焙火的铁观音茶色,则呈橙红至棕红,茶汤色泽明亮可见杯底,茶汤表面则有油亮般的光泽。

  铁观音在半发酵茶类中属于发酵空间较大的一种茶,从15%-50%之间都有人制作,所以,它的香气也由淡淡的花香、蜜香到浓郁的花果香、熟果香都有。铁观音的香气不只是因为发酵程度的不同而起变化,茶园土质、制茶天气、季节、次数、个人炒茶技术的不同等,也都会影响铁观音茶的香气和品质。因此,铁观音的香气和滋味,可以说是极富变化,每个茶农制作的茶叶各具特色,从熟香、冷香到黏杯香,都是那么的耐人寻味。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