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梅红茶,“茶中公主”
福建茶叶网11月14日讯:金针梅作为“中国申奥第一茶”,她有公主的魅力,仙子的温柔,被誉为“绿色的酒,诱人品了还想要再品”。 所谓“金”,既言其色,又喻其价;所谓“针”,既表其形,又示其精;所谓“梅”,既显其香,又彰其韵。
历经19个春秋
“金针梅”小种红茶由中国当代著名茶叶专家骆少君女士、农业部专家委员会专家穆祥桐先生、茶叶专家张天福先生和叶兴渭先生、国家高级评茶师江元勋、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9)委员祖耕荣先生、高级评茶员郑明群先生共同研制。
金针梅的出现,迄今为止,已经经历19个春秋。1993年,早春的一天,春光明媚。农业部专家组专家、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穆祥桐一行在时任武夷山市星村镇人民政府副镇长祖耕荣先生的陪同下,考察了星村桐木一带的茶区。考察结束后,穆祥桐要求祖耕荣配合完成一项茶叶实验任务。接受任务后,祖耕荣邀请闽北茶界专家叶兴渭等组成研发团队,选择当地几户有生产加工经验的茶农,通过施用农业部专家免费提供的茶叶专用肥,采用生物防治技术,精耕细作,研制顶级红茶。
这之后,每年3月,武夷山都会迎来这批固定的客人。制茶时节,他们始终与茶师、茶农一同留守制茶车间和现场。茶叶制好后,立即过秤、登记、封存。待清明前一日,全部带回北京。国庆期间,邀请茶师、茶农北上进京交流总结,布置来年任务,年年如此。
采用雪水冲泡
2007年10月18日,高级评茶师骆少君女士会同农业部专家委员会专家穆祥桐,高级工程师、茶叶专家叶兴渭,中国茶博士吕毅首次评审该茶。冲泡之水用的就是从梅花瓣上收集到的雪水,其汤色金黄鲜艳、金圈宽厚明显、气味清和、口感醇厚甘甜,叶底呈古铜色,形如松针,故取名“金针梅”。
“金针梅”红茶之所以珍贵,在于种植地、品种选择、采摘时间、制作工艺、技术指导都极其考究。
“金针梅”原料为武夷山脉海拔1100米的高山区的白鸡冠眉芽。采摘时间必须是春分与清明之间日照充足的天气,上午采山涧水边西侧,下午采东侧。采摘前先选好茶树,用人工震摇茶树上露珠,待太阳照射2小时后采摘。
产区四周群山环抱,山高谷深,气候寒冷,年降水量达2300毫米以上,相对 湿度80%-85%,雾日多达100天以上,日照较短,霜期较长,土壤水分充足,肥沃疏松, 有机物质含量高。茶树生长茂盛,茶芽粗纤维少,持嫩性高。
全年产量不足千斤
据金针梅创始人,国家高级评茶师祖耕荣先生介绍,金针梅与金骏眉都属于红茶,但制作工艺有所不同。金骏眉是采用绿茶原料的单芽、红茶的工艺制作而成。而金针梅则是采用大红袍原料的眉芽、红茶的工艺、武夷岩茶的烘焙技术,以“祖率”比例调和融制而成。
“金针梅”如今还是一个令人感觉神秘莫测的品牌。之所以用神秘莫测来说,是因为茶叶市场上难见其踪影,不仅在福建省各地难觅其专卖店和经销商,就连武夷山也没有一家门店。
这样的品牌可能让很多人不以为然,但“金针梅”的身价与畅销又不得不让人另眼相看,在北京的一些五星级酒店和高端会所里它是人们熟悉的品牌红茶,上网一搜就能发现其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影响力。
生产一公斤金针梅,一般需要20万个芽头,需60个采茶女工同时采摘一天,全年产量不足1000斤。因而目前市面上还很少见。
严守高端市场
许多茶叶企业都在叫喊“做中高端市场”,茶叶店里的产品涵盖高中低不同档次,甚至有的企业把这种做法叫做“一网打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实际上这类企业的定位是不能称之为定位的。
记者了解到,让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企业的消费者,势必造成企业产品线的无限延长,而要推广好一个品牌产品本身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更何况要推广好无数个品牌产品?因此茶企把产品包装后上架就没有了营销的推广,企业对产品“一视同仁”造成全是形象产品而没有畅销产品。
“金针梅”的定位是高端市场,因而在生产环节也就围绕着品牌定位进行,没有高中低的系列产品。
尽管在品牌知名度的影响下,有着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想购买“金针梅”茶叶,但“金针梅”公司就是严守高端而放弃中低端市场,把精力集中在高端市场的推广上。
此外,在行业性传统化的茶叶行业,开店是茶企不假思索的选择。而“金针梅”是个无店营销的楷模,据“金针梅”掌门人祖云红介绍,“金针梅”短期内不开店是企业尚处初级阶段,但“金针梅”未来还是不会把开店作为首选,作为食品行业的茶叶企业,利用渠道比自建渠道要省事得多,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是“金针梅”经营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