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评价茶叶品质:野者上,园者次

发布时间:2012-06-18 11:50:16 来源:钱江晚报 编辑:阮浩耕 

福建茶叶网6月18日讯:传说神农氏教民“耕而种之”,使人类从自然生物时期进入利用耕种方法增加生产物的时代。以茶叶来说,最初也是采集野生茶当药物用来解毒。一直到两周春秋时期,首先在巴蜀地区出现“园有香茗”(《华阳国志》),即有了人工栽种的茶园了。

到了唐代,茶叶的人工栽培大大扩展,仅陆羽《茶经·八之出》中列出全国产茶的就有43州,当时全国327州,产茶州占13.15%。现在我们讲“茶为国饮”,其实早在陆羽那个时代茶就已经成为“国饮”了。陆羽《茶经·六之饮》中说:“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为比屋之饮。”

这不能不归功于人工栽培茶树的技术推广和生产扩大。陆羽《茶经》全面而精炼地记述了当时茶叶种植、采制、品饮的技术工艺和人文历史。《茶经·一之源》中是这样说的: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野者上”是陆羽对茶叶品质的独特评价,也是他对茶的偏爱。他每到一地都会进深山去寻觅野生茶,有时会几天野宿不归。

野生茶固然好,毕竟凤毛麟角,为了满足喝茶人的需求,必须也只能是依靠人工栽培。

去年春天有天台之行,山上茶园大多是零星分散的,昔日七十二茅蓬屋后松竹林下还有一丛一丛的茶蓬。随行的天台朋友告知,山顶的几百亩茶园散落在两千余个山崖坡谷间。有人主张淘汰这种“落后的传统的”、“原始套种”模式,改造成无性系良种、连片上规模的生产基地。因为“原始套种”的产量太低了。

世界生态保育之父阿尔多·李奥帕德在《沙郡年记》中说:“贫瘠的土地可能是富足的乡野。”后来询问过多位产茶县市的朋友:你们那里的高山上还没有“荒芜”的茶园?几乎都回答说“还有”,令人欣喜。当然,也生出担忧,怕被当作“落后”而“改造”掉。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