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收藏应从实用开始
随着近年我国经济持续走好,大多茶具已从它本身的实用功能和艺术功能的收藏,转变成商业性投资行为。殊不知, 在利欲的作用下,部分炒作者在获取暴利的背后,带来的是重重危机,这些危机不仅破坏了茶具行业与其它行业的有机运转,甚至带来了诸多因不公平竞争而产生的社会危机。这样,茶具收藏的性质改变了,茶具本身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也改变了,剩下的只有商业泡沫和肆意的炒作。
前些日子,看了央视财经频道摄制的几档紫砂节目《砂里能淘多少金》、《你会买紫砂壶吗》等等,感慨万千。因为自己坚持传播传统紫砂文化已十年有余了,面对当前“紫砂热的烫手”这一现象,自己也开始朴朔迷离,不知如何为好。正当我想为这一“乱象”写点什么时,宜兴广播电台“小君访谈”节目录制组邀我作客,就“民间博物馆创办与当前紫砂收藏”这一主题,向听众朋友们畅谈了我诸多想法和收藏体会。
近日,又看到央视财经频道摄制的紫砂节目《谁为紫砂狂》,我便再也坐不住了,因为紫砂壶茶具价格的上涨太疯狂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紫砂壶就是单纯喝茶用的实用茶具,当时紫砂壶的价格只有“品种”价格,没有“名家”价格。据德高望重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介绍,当时一件紫砂茶具的定价是按照品种的泥料成本,加工人制作工时工资,加烧成成本,加管理成本,再加上利润之后的总和,而不是今天的加上“名头”后的肆意炒作。徐秀棠还说:出现“名家壶”始于1979年,香港一家公司老板前来宜兴购买紫砂壶,并与宜兴紫砂厂谈妥,将“名家壶”定为A、B、C三等,A等为顾景舟作品,价格在300元左右;B等为周桂珍、何道洪等作品,价格在150元左右;C等价格为75元左右。1982年至1985年,由于香港多家公司前来宜兴采购紫砂壶,所以A等壶涨到了2500元左右,B等壶也涨到好几百元。2000年后,顾景舟的作品一下子涨到了20多万,2010年便涨到1000多万元。仅仅三十年时间,A等壶价便涨了3万多倍,平均每年以1000倍的速度增值,当然,其它等级的名家壶也一并在涨,这里难以寻找真正的市场规律。
然而,价格的上涨除了商业的泡沫炒作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市场的需求,宜兴陶瓷协会会长史俊棠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出了这一概率:同是一把名家壶,当只有一个人想购买的时候,壶的价格可能就是成本价,当有10个人想要购买的时候,壶的价格就是成本价的10倍,当有10000个人想购买的时候,壶的价格就是成本价的10000倍,但是只有一把壶,也不可能分给10000个人,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交给拍卖公司拍卖,于是紫砂壶价格的猫腻就出来了。
所以,许多企业老板也参与其中,欲想获取一笔暴利。专程前来宜兴淘壶的一位温州房地产老总这样对央视记者说:“近年房地产出台限购令,看见自己的同行都在投资艺术品,知晓紫砂壶在当前有不错的升值空间,自己即便对行业之水深浅不知,也想投注一把来参与炒作。”基于此,南京博物院的研究员们痛斥这种盲目跟风投资收藏的“有钱人”,他们不仅让艺术品收藏变成了一种纯商业的投资,而且还改变了艺术品收藏本身只作为“传承传统文化与文明传播”的职能,甚至扰乱了艺术品市场秩序,伤害了只为喜欢而收藏的收藏家群体,这完全是利益纵容的、不负责任的一种乱象。
茶具收藏不应该是垄断性的金融投资和非理性的炒作,因为即便它的价格顶破了天,只要失去了它本身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剩下那些泡沫般的功能将荡然无存,倘若仍然执意于那些泡沫价值,其后果损坏的就不只是这个行业,而是与这个行业有关所有产业体系,以及因此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所以,我个人认为,茶具收藏应该从实用开始。
记得看完央视摄制的《谁为紫砂狂》后,一位朋友短信问我:“如今紫砂热得发烫,拍卖会上价格翻着筋斗涨,你咋不弄几把自己收藏的名家壶去拍卖场翻翻筋斗?”我回讯说:“紫砂壶,只是喜爱,只是研究,有缘得几把壶,敝帚自珍,舍不得撒手。看到人家好壶,由衷喜欢夸赞,看看摸摸而已,晓得世间有此一物,不动据为己有的念头。欲望太甚,直弄得自家寝食难安,有什么好?”朋友回讯坦言:“现如今为紫砂疯狂的,有几个真心爱壶?大都为钱!不是收藏,是在炒作!”我回了朋友一个微笑的符号。
我记得去年底参加武夷山海峡茶博会,在一友人开的茶庄品大红袍岩茶,在茶台上见用的那把紫砂壶很漂亮。朋友说花六百元在宜兴淘来,泡养大半年后,有一茶友出六千元也不肯出手。我暗想,这才是真正爱壶的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