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杨春,甘苦杂陈一杯茶

发布时间:2011-09-09 10:00:47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为了"绿杨春"这个招牌,我们这么多年的努力也像一杯茶,甘苦夹杂。”仪征市农委副主任施伟文日前见到记者,对此感慨不已。

  茶场数不少 名头却不大

  “大家都知道仪征产茶,茶叶质量在业内也广受好评,但说实话,我们茶叶在市场上名气不大,价格也因此一直卖不高。”拥有150亩茶园的仪征青山镇官山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社长彭云,与茶叶打交道已20多年,他就家乡的茶叶对记者实话实说。

  作为丘陵地区,仪征市自1957年开始试种茶叶。目前全市茶田面积已增至3万多亩,茶叶加工企业40多家,茶叶产量约500吨,位居省内重点产茶县(市)前列,成为我省江北地区最大的茶叶生产加工基地。

  “我记得10年前仪征的茶叶就卖三四百元一斤,现在差不多还是这个价。”施伟文曾经带着仪征茶叶老板到福建、浙江等地考察过,大家对仪征茶叶发展的“瓶颈”也逐渐清晰。“我们就是缺少像"安吉白茶"、"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这样的统一招牌一张面孔对外,才能让市场真正接受仪征茶叶。”

  来自仪征工商部门的统计显示,仪征茶叶已有50多个注册商标,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就有20多个品牌,稍大点的茶场都有自己的牌子,如“皓芸”、“捺山”等等,但是产量规模都不大,名气也都不大。

  “其实,我们有个共同的品牌叫"绿杨春",一直以来大家都在用,却又用得不放心,所以,没人去呵护这个好牌子。”彭云的另一个身份是仪征市绿杨春茶叶协会秘书长,提起“绿杨春”,他说协会成立以来一直在为此努力,但直到今天仍没有结果。

  都在用商标 谁也不给钱

  1988年,为打造扬州茶叶品牌,扬州市由多管局牵头成立扬州地方名茶研究小组,抽调相关技术人员和几家茶场制茶能手集中在仪征捺山茶场开展研制工作。经过3年努力研制成功“绿杨春”茶,完成了该茶的省级地方标准。

  “"绿杨春"茶的特点,就是"色泽翠绿、汤色嫩绿、叶底黄绿、耐冲泡",像新生杨柳叶子一样。”施伟文说,目前仪征出产的绝大多数茶叶,都是按照“绿杨春”技术标准制作的。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绿杨春”茶研制成功之后,1991年,参与研制的一家茶场抢注了“绿杨春”商标,遭到其它研制单位的一致反对。后经有关方面协调,这一商标转为扬州市林业指导站所有,参与研制单位以及生产企业和个人达到“绿杨春”质量标准的,签订使用协议后可予使用,适当收取一定费用。

  “作为扬州的茶叶主产区,"绿杨春"茶90%以上产自仪征。”白沙玉叶茶专业合作社社长傅强告诉记者,“虽然"绿杨春"商标属于扬州林业站,但仪征大部分茶场都在用"绿杨春"牌子,谁也不愿缴费用。林业站也曾多次要求工商部门进行执法。”

  傅强介绍,“绿杨春”商标管理很乱,在扬州市场上,很多不生产茶叶的经销商,也用外地茶叶冒充“绿杨春”,既损坏了品牌,也严重挫伤了本地茶场的积极性。

  2004年,身为市人大代表的傅强提交人大代表议案,希望扬州市有关方面能将“绿杨春”从普通商标申报为原产地证明商标。“如果能申报为原产地证明商标,大家就可以安心共同使用,这样一来,仪征茶叶的年产值,保守估计也能增加20%。”但是,这个议案一直没有结果。

  2005年,傅强又提议案,希望能通过适当方式将“绿杨春”注册商标转让给仪征。“其实我们就是想把"绿杨春"这个商标买回来,但人家不卖。”

  品牌应整合 共赢靠创新

  彭云告诉记者,前几年仪征各茶场以“绿杨春”品牌选送的样茶,在全国、全省名茶评比中,先后获得40多个奖项,多次荣获全国“中茶杯”和省“陆羽杯”名特茶评比的特等奖和一等奖。协会曾征求茶农意见,大家表示,如果“绿杨春”这个牌子能真正回归仪征,宁愿放弃各自新上的品牌,向“安吉白茶”等外地品牌战略学习,“统一品牌对外。”

  记者调查中也注意到,近年来为了帮助茶农增收、给仪征茶叶造势,仪征市以“绿杨春早”为主题已连续举办了7届茶文化节。根据仪征发展规划,当地的茶田面积还将增至5万亩。

  仪征如此期盼“绿杨春”能回归,作为商标持有人的林业站对此又怎么看呢?“这个品牌是历史形成的,我们只能尊重历史,绝不会放弃。”扬州林业站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商标这条路走不下去,我们想到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这同样具有法律效应。”施伟文告诉记者,根据2007年底农业部发布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国家对农产品地理标志实行登记制度。经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受法律保护。”

  今年7月8日,仪征绿杨春茶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在农业部网站的正式公示,给了仪征茶农和茶叶老板们莫大鼓励。彭云告诉记者,这些日子他们一直在忙着找书法家撰写“仪征绿杨春茶”这几个字,他们要统一包装、统一面孔对外。“如果这次能成功登记保护,我们肯定统一打"仪征绿杨春茶"这个"母牌子",企业商标退居为"子商标"。”傅强笃定地对记者说。

  对于绿杨春茶的纷争,农业专家、省政府参事刘立仁坦言,品牌太多、太乱,一直是江苏茶叶发展的诟病,进一步整合很有必要。但在整合的过程中应按市场规律去运作,且要纳入法制轨道,行政主管部门也应通过创新与协调,争取共赢的局面。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