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过高导致温岭本地茶叶难入普通百姓茶壶
采茶工在方山采摘茶叶,年纪都在50岁以上。
福建茶叶网4月15日讯:十多年前,温岭大溪镇几乎村村都有茶园。每到采茶时节,村子里就会飘出一阵阵茶叶特有的芬芳。如今,该镇就剩方山、仰天湖一带还有几个茶园,其余的基本都荒废了。
“村民上山采野茶的蛮多,但正经种茶的没有。”大溪镇阳山村党支部书记谢先生说,村里有一块四五十亩大的茶园,去年从承包者手中收回后便任其荒芜着,“现在村子里很少有人会打理茶园了,估计也要改种其他经济作物了。”
“在温岭种茶效益还可以,就是这些年人工费涨得太厉害了,茶叶利润被大大压缩,加上市民消费趋于理性,利润最大的高档茶叶卖不动。”50多岁的罗小英在茶叶市场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在泽国开了一家茶叶专卖店,不过在茶园承包期满后,他毅然决定转行,“种植猕猴桃是个新兴产业,市场前景比茶叶要好。”
罗小英的一番话,说出了一部分茶农的心声。“茶叶市场行情好,就多采摘些,行情不好时我们宁可不采。”仰天湖茶场的负责人卢小美说,“种茶骨头啃啃蛮香,就是发不了大财,是个吃不饱饿不死的行业。”由于人工费逐年上涨,本地茶叶很难以平民价进入普通老百姓的茶壶。
人工费涨得厉害,一斤茶叶成本费要三四百元
卢小美跟茶叶打了大半辈子交道。“18岁进入苗圃场(国营单位),后来跟人合作承包了这片茶场。”说起这些年茶叶的行情,卢小美无奈地摇了摇头,“成本太高,茶叶的利润已经压缩到最低了。”
人工费高涨给茶农带来巨大的压力。“绿茶不像红茶、大红袍那样叶片大、芽头小,一个工人一天都采不了2公斤。核算下来,人工费太高了。”卢小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5公斤鲜茶叶可做成0.5公斤干茶,单是采摘费就要150元,加上炒茶、包装等其他费用,0.5公斤普通包装的本地茶叶,成本费就要三四百元。
“采摘人工费涨得厉害,去年开摘每斤30元,今年开摘一斤又涨了3元。”林兵辉在太湖水库边承包了一片200亩的茶园,他告诉记者,原本茶叶可以一年四季采摘,但由于人工费太高,茶园只采摘利润最高的春茶,“等摘了这茬,我们打算把茶树修剪短了,等来年再采摘。”
“行情不好时,卖茶叶所得的利润都不够支付人工费,所以我们宁可不采。”卢小美说,茶场一天要招采茶工一两百人,单是采茶工每天就需要支付工资4万多元,“今年预计采摘到5月3日,茶场就不采摘了。”
本地招不到采茶工人,去乐清、大荆等地招人
“春天采茶茶抽芽,快趁时光掐细茶……”这是采茶歌里描写的采茶情景。如今,茶园里早已看不到采茶姑娘的身影。
“采茶是个辛苦活,在外面风吹太阳晒,年轻人谁愿意来。”卢小美说,现在采茶工的年纪越来越大,多数在50岁以上,最年轻的也要四十出头,“采茶是季节性的,时间短,就一个多月,人手不够,过了这个时间,茶叶就老了,只能抛荒。”
由于本地招不到采茶工人,卢小美经常去乐清、大荆等地招人,“茶场有6辆面包车专门用于接送工人,早上5点多去接,下午5点将茶叶过秤结清工资,再将他们送回去。”
对于采茶工难招的情况,卢小美总结了两个原因:一是采茶工多是农村妇女,以前没有其他工作,现在基本在当地工厂干活,长期有保障,而采茶是季节性的,她们不愿意为了一个月的采茶,牺牲稳定的工作。二是采茶太辛苦,露天作业,年轻人不愿来,以前的采茶工年纪越来越大,又没有新人加进来,人手自然越来越少。
记者了解到,一些茶园迫于高额的生产成本和用工荒等问题,已经开始转型升级,改种蔬菜、水果、苗木等。
企业老板是本地茶叶的主要消费群
茶叶成本涨了,茶叶价格自然跟着水涨船高。“今年茶叶售价维持不变,最贵的一档售价1200元/斤,低档的也要两三百元一斤。”卢小美说,本地茶叶的消费群主要是企业老板以及爱喝茶的白领人士。
“大溪产的茶叶口感不错,送礼也有面子。”在大溪从事水泵生产的李经理,每年都会定期向卢小美购买一批高档茶叶,“给客户尝尝本地特产,容易拉近彼此的关系,谈起生意来也更轻松自如。”
记者了解到,茶叶价格谈好后,礼品盒的价格还要另外加钱。“实在是利润太薄了,不然我们也不跟顾客计较这个钱。”卢小美说,最高档的茶叶选用木质包装盒,“一斤茶叶要两个包装盒,包装费就要两百元,陶瓷、铁盒的也要六七十元一个。”
“生意越来越难做,还是四五年前行情好。”林兵辉说,如今政府部门禁止送礼,饭店里高档茶叶很难进入,“早些年有的饭店还买几包低档茶叶,现在饭店生意也不景气,有的索性换成红糖水了。”
“这两年茶叶价格相对比较稳定,就是新市场很难打开。”林兵辉说,他的茶叶基本上都卖给老客户,今年他打算将自家产的茶叶放在淘宝上卖。至于能否打开销路,林兵辉坦言他心里也没底。
网上销售、采摘游、研制新产品……多手段为何催不热本地茶叶
“浙南一带的茶树,生长的土壤、水源都好,种出来的茶叶口感自然也好。”卢小美说,去年有个山东老板到大溪谈生意,尝了仰天湖的绿茶后,带了几斤回去,“今年他又特意打电话给我,说要20斤(每斤800元)给他寄过去。”
如何将本地茶叶推向更大的市场?“难。我们本地产的茶叶竞争优势不明显。”卢小美苦笑着说,他曾折腾过一阵,比如在网上销售,邀请市民去茶场采茶、炒茶,“刚推出时,确实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采摘,但大部分人都是图个新鲜,对茶叶不太了解,白白糟蹋了这些好茶。而在网上接到的都是少量订单,不太卖得动。”
前两年,仰天湖茶场又引进了新设备,开始做红茶,增加产品附加值。“去年刚刚上市,顾客反响还不错,正考虑去注册商标。”卢小美说,政府对种茶行业的扶持力度基本没有,“我的茶场承包期还有12年,估计等到期后,我也差不多好退休了。”
为什么本地茶叶不受欢迎?罗小英认为,一方面是温岭本地茶叶供应量较少,另一方面,客户来喝茶往往都冲着名气的,本地茶叶的客户群相对小一些。加上近几年市民消费回归理性,中低档茶叶更受欢迎,“动辄每公斤价格在1200元~1500元的高档茶叶,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很难承受的。”
记者手记:本地茶叶渴望政府扶一把
大溪太湖山区、方山—南嵩岩景区一带,风景优美,常年云雾笼罩,是得天独厚的茶叶种植基地。有茶农放出话来,“我们的茶园不比西湖龙井产地梅家坞差。”
不过,这些年我市茶叶产业一直没有真正打响品牌。有品牌的茶叶,如“太湖仙茗”、“天湖碧清”、“方山云雾”、“盘山古道”等,其品质一点也不输于龙井茶(特优级除外),而价位却相去甚远。龙井茶一般售价在每公斤4000元左右,而本地茶叶高档的售价也只是龙井茶的一半。
本地茶叶品质虽好,但价位较低,这是由于品牌还没打响,未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同。
目前,方山云雾茶基地及大溪仰天湖茶场在温岭都没有直营店。温岭本地的茶叶,在家门口的茶叶店里都难觅踪影,又谈何发展壮大?
在采访中,卢小美向记者吐苦水:在天台、临海、三门、仙居等地,种植茶叶一亩能获得200元补贴,买茶叶机械设备政府还有奖励;温岭本地茶博会少,喝茶氛围不浓。而光靠茶农自身摸索发展茶叶产业,阻力很大,资金、技术都是制约瓶颈。
言下之意,政府对茶农的关怀不够。茶农们期盼政府能把大溪茶叶作为农业重点产业来培育,茶叶产业发展更需要农业产业政策和资金扶持。另外,在打响品牌上多下点功夫,比如多举办专场展览活动,加强宣传包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