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蓬勃发展的“领头雁”
推进农村蓬勃发展的“领头雁”
——乌当区开展“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纪实
以党员“带头创业,助民致富”为主题,贵阳市乌当区把开展“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作为创先争优的根本出发点和降落点,不仅走出了一条“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引领农村发展的新路子,而且培育了一批活跃在农村各个领域创业致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领头雁”,推进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排头兵”。
党员做示范带出致富路在以种植樱桃而闻名的下坝乡岩山村,村党支部书记王超介绍,今年全村樱桃产量达80多万公斤,销售收入1700多万元,樱桃收入户均2.7万元。“小小樱桃成了富民的大产业,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功不可没。”村民们说。
2003年,下坝乡党委、政府为让岩山村民脱贫致富,引进美国“黑珍珠”优质樱桃无偿提供村民种植。虽经乡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动员,但村民怕种樱桃不赚钱,没人愿种。这时,刘开礼、宋培忠等几名共产党员站了出来:“作为党员我们有责任带领乡亲们挖断‘穷根子’,过上好日子。”他们带领10多户农户试种,刘开礼当年就种了9亩,第三年投产亩产收入近3000元。如今仅刘开礼一家就种植17亩,按今年市场价亩产收入突破1万元。
樱桃成了村民致富的发财果、摇钱树。村民见种植樱桃能赚钱,纷纷上门向“党员示范户”取经,掀起了樱桃种植热。如今,80%的农户家有一片樱桃园,全村种植面积发展到4000多亩,投产2000多亩。
“党员做示范,群众跟着干”。乌当区像刘开礼那样带头发展一方经济、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党员示范户”有300多户。在“福韵王岗”,“党员示范户”花葵、花桥、王巧带动12户农户发展乡村旅游开办农家乐,户均收入10万元以上。在“情韵阿栗”种植“党员示范户”汪玉桥、刘洪光、李仁贵等带动下,80%的党员成为致富能手,全村种植杨梅7000多亩,仅杨梅收入2000多万元,户均2万多元。
党支部引领铺就致富路地处边远山区、与开阳县交界的小寨村,因田少土多,村民以种植玉米为主,致富无门。为此,村党支部书记黄益斌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几上贵阳逛市场,发现种植芹菜不仅产量高价格高还好销。于是,他动员党支部一班人从2006年开始种芹菜。他试种2亩,夏冬两茬,亩地产量达2.1万斤,创造了亩地收入2万元的种植奇迹。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向玉、村主任金林荣种植面积均达30多亩,年收入30多万元,成为村的种植大户。种植芹菜为村民闯出了一条致富路。
为把芹菜种植作为富民的特色产业培育,做强做大,村党支部发出了“党员带群众,大户带小户,大家共同富”的号召,党员干部纷纷为困难群众牵线搭桥,本领上教、路子上领、资金上帮、先富带后富,向农户传授技术,解决资金周转、种子方面的困难。贫困党员曹仲其在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向玉的帮助下,种植5亩芹菜年收入5万多元,一举脱贫致富,还将过去一家居住的不足30平方米的危房改建成240平方米的楼房。“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乌当区由党支部引领培育出的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富了一方农户的特色种植养殖专业村达40多个,形成了“产业有亮点,村村建示范,寨寨显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党员创业激活一方经济新场乡新场村党支部副书记陈鹏是乌当区众多以创业带民富共产党员的典范。
陈鹏从2006年开始,先后投入80多万元办起了筑新茶庄,主要从事茶叶精加工和经营农家乐,年收入40多万元,成为新场乡创业致富的“领头羊”。
“自己不会富,不能当干部;只会自己富,不是好干部。作为共产党员,更要带领群众共同富裕奔小康。”陈鹏向党支部是这样承诺也是这么做的。新场村和王坝村原有3000多亩茶园,因村民缺加工技术,加工出来的茶叶卖不起价,村民守着茶山过穷日子。陈鹏办起茶庄后,向茶农传授除草、施肥、剪枝等茶园管理技术,同时按等级收购茶农的茶青,经他加工的“筑新”牌茶叶,因品质好,远销省外市场,高档的售价达2000多元1公斤,还供不应求。由于陈鹏解决了茶农卖茶青困难,不仅使2000多亩茶山焕发了生机,重现翠绿,每年为茶农增收400多万元。为方便茶农运肥、采摘茶叶,陈鹏投入16万元,硬化了上茶山的道路,今年还从湄潭引进优质茶,按标准化、现代化种植200多亩,带动了农户重振新场茶业。
在乌当区,像陈鹏一样以创业激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的共产党员有1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