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科院借科技下乡“双百”行动前移科研阵地

发布时间:2011-04-26 18:10:58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茶山青翠欲滴,茗香沁人心脾。连日来,大山深处的福建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坑头村家家户户忙着采茶制茶。这个仅有170户人家的老区基点村,去年茶业产值达1000多万元,今年有望超3000万元。
    “我们脱贫致富,多亏了农科院专家带来了金钱都买不到的技术。”坑头村茶产业带头人、金闽农业开发公司总经理谢郑生说,福建省农科院茶叶所专家不仅帮助引进了自主培育的优良新品种金观音,还进村开展栽培、管理、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的培训指导,“支提香茗”红茶、白茶和乌龙茶市场前景日益看好。
蓬勃发展的坑头村茶产业是方兴未艾的福建省农科院科技下乡“双百”行动取得的成果之一。近年来,省农科院借“双百”行动前移科研阵地,全院一半左右科技人员常年活跃在基层,推动科技进农家、入企业、到基地,也促进了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
     “双百”行动指选派百名科技人员服务百家农业企业、百名科技人员服务农村千家万户。院长刘波说,2009年2月,福建省农科院启动“双百”行动,科技人员深入闽东、闽北、闽南、闽西四大片区的40多个县市区,开展优良品种、高新技术、农产品加工等的示范、推广、应用与科技服务工作;截至去年底,全院共有500名专家参加“双百行动”,累计联系企业300多家,科技人员下乡、走访企业1.5万多人次,示范推广农业科技项目148项,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455项次,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32亿多元。
    福建省农科院“双百”行动着力为农业企业组建科技团队,与企业联合申报、承担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开发项目;去年服务联系企业183家,选派127名科技人员入驻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和企业科研工作站28个。与此同时,“双百”行动着力扶持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特色产业发展;两年来先后建立了119个科技示范基地,扶持农民经济合作组织40个,培训指导农民6万多人次。
    福建省农科院“双百”行动带来了农企、农民、科研机构“多赢”的局面,尤其是促成了农科院及其科研人员观念的根本转变。“‘双百’行动目的在于把实验室延伸到农业产业化生产第一线,把企业产业化、工程化的设施、养殖场的规模动物群等作为自己的科研条件。”刘波说,“现在使许多科技人员认识到,不能为科研而科研、从成果到成果,不要做无用、无效的科研,课题应该从生产实际中来,不是直接从检索中来,到了生产第一线才知道需要我们去破解的难题很多,可以立项研究的‘有用’的课题很多。”
刘波深入企业调研发现,猪粪循环利用“零排放”是养猪场亟待解决的难题,立即以养猪场为基地开展科研攻关。2009年12月,“无害化养殖微生物发酵床工程化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经权威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这项获去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成果已在40多个养猪场应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推广前景广阔。
“双百”行动中,科技人员通过和地方政府部门、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农民合作组织等多形式的合作,加速了现有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提升。福建省农科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何志刚针对福安市南国刺葡萄酒有限公司遇到的技术难题,组织科技攻关,不仅全面提升了刺葡萄酒的品质,而且还引进了酿酒葡萄新品种“桂普1号”、自主选育出适合南方果品物性的乳酸菌和酵母菌各2株。
针对“双百”行动是浪费科研时间、影响学术水平、影响自主创新等异议,刘波说,农科院应该以技术为主,实践证明,“双百”行动提供了研发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只有沿着这个方向,研究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双百”行动原来一定3年,今后将成为长效机制。
更多资讯来源于福建茶叶网www.fjtea.cn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