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发现1500亩酃县苦茶野生群落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理学博士杨世雄在观测“酃县苦茶”生长现状
杨世雄在观测“酃县苦茶”生长现状
10月17日-19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理学博士杨世雄再次来到炎陵调查野生茶叶资源情况。整整3天,杨世雄走遍了炎陵县中村、船形两村近万亩的山场,实地调查“酃县苦茶”在炎陵境内的分布与生长情况,在炎陵中村乡联西村,他发现了大面积野生茶群落,初步确认面积达1500亩。
今年的1月8日,杨世雄就通过访问当地农户、现场调查与样本采集等方式,对炎陵“酃县苦茶”的生物学分类、区域分布、生长现状进行了初步了解。他这次深入炎陵大山深处开展实地考察,重点是要确认其分布区域、现存面积、生长环境与生长现状,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掌握第一手材料。实地考察后,他认为酃县苦茶是湘南四大苦茶之一,在炎陵境内发现如此大面积的野生茶叶群落,在全省实属罕见,作为茶祖之地,应当加以保护,并开发利用。
野生苦茶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同时也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由于人为破坏严重,国内苦茶资源濒临毁灭。从上世纪80年代初,炎陵县农业局多次与农业、林业科研院联合开展过大规模的调查与成份化验,调查得出酃县苦茶属半乔木或小乔木型,树姿多直立,也有半披张和披张的,酷似油茶树,多酚类含量33.8%,氨基酸含量1.03%。主要分布在炎陵西南斜濑水中上游,西起鹿原江口,沿船形桐睦、水龙、小江,经水口盐池接中村九潭、联西,南至龙渣新开。境内群峰屹立,林深树密,溪涧纵横,经常云环雾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