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海:下岗夫妇的名茶之路

发布时间:2011-03-16 10:50:06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日前,世界茶联合会在台湾公布名茶评选结果,宁海县双尖茶苑推出的双尖香茗、双尖白茶,双双荣登金奖宝座!

这两项金奖的主人刘正谷、胡桂兰夫妇,却是一如既往地平静。因为在这之前,他们已获得过第五届、第七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以及世界绿茶协会授予的最高金奖。大大小小的奖项,国家级就有7项,世界级6项!

记者采访他们时,他们好几次流下了眼泪:这一路走过来,实在太辛苦……

下岗后承包茶山

刘正谷今年49岁,清瘦的面容,沉默寡言的性格,一看就知道是个实在人。说起来,他跟茶叶还蛮有渊源,他原是县土产公司的评茶员,家族里,一个大伯也是吃茶叶饭的。当时,妻子在县粮贸公司上班,膝下还有一个女儿。

1994年,转制大潮冲破了这个三口之家的宁静:刘正谷、胡桂兰双双下岗!虽然微薄但月月可领的安稳工资没有了,他们今后的一切,都要重新开始。那年冬天,夫妇俩拿出自己的安置费,再向亲朋好友借了一些,凑了四五万元钱,在前童办了一家小小的粗茶加工厂,“由于他太老实,厂办了6年,苦没少吃,钞票却一分没赚到!”胡桂兰不无嗔怪地对记者说。

1999年,桑洲镇开发名优茶山,夫妇俩不想再失掉机遇,就把粗茶加工厂关了,自己的积蓄加上向亲朋好友借的,凑了25万元,包下了200亩茶山,开始了又一次的创业之路。上山第一年,200亩茶山中100亩是老茶山,需要改造;另外100亩新栽了小茶苗,也没有产出,因此第一年“只见钞票拿出去,不见钞票赚进来”--胡桂兰说。

天道酬勤。第二年,夫妇俩茶叶销售达到17万元,并被评为桑洲镇茶叶生产带头人;2001年,被评为宁海县重合同守信用示范农户;2003年,双尖香茗参加全国中茶杯评比,荣获一等奖!夫妇俩愁苦的脸上,终于绽开了笑容。
[pagebreak]
 吃得苦中苦

也是在2003年,夫妇俩“以规模求效益”,又向当时的双峰乡承包了500亩茶山。茶山在望海岗一带,这是宁波市最好的茶山之一,夫妇俩满怀信心地种上了“浙农117”早茶和安吉白茶。

望海岗在千米高山上,夫妇俩在山上搭了草棚,带领200来个小工日做夜做,由于山上雾气重,加上劳累,刘正谷病倒了,但活计紧,也没下山医治,一拖,竟导致一只眼睛失明!“一天到晚在山上奔波,鞋子不知坏了几双。”胡桂兰对记者说着说着,眼圈红了。

由于海拔高,夫妇俩种下的50亩白茶只活了17亩,早茶则全部死光,一下子损失了10多万元。加上先期的投入,家里负债已达100多万元!那段时间,夫妇俩吃饭无心,夜里睡不着觉。小工们的工资也无从着落。但这些小工都知道夫妇俩的为人,不但没有上门催讨,还主动借钱给他们,鼓励夫妇俩重整旗鼓。

夫妇俩擦干眼泪,又拿起锄头上山了。他们吸取教训,选择耐寒的白茶品种,再一次播种希望。

白茶终于有了收成,刘正谷请来中国茶科所、浙大教授及我县茶叶专家陈洋珠等人,辅导加工技艺。胡桂兰则忙着包茶叶,最忙的时候,一夜只睡两三个小时。

现在,夫妇俩年产绿茶5000斤,白茶500斤,成了宁波市茶叶购销大户、浙江省林业科技示范户。

货好就不愁销路

记者问:有的农户茶叶卖不出,你们产量这么大,销路有没有问题?说到这些,刘正谷的话才多了起来:“茶叶第一要品种好,我们有特早、中熟两个品种,可以互相补充;第二要有自己的品牌,我们的牌子打响后,据业内人士评估,价值3000万元!所以,只要茶叶好看、好吃,应该不愁销路。”

如今的刘正谷,靠着茶叶收入,买下了80平方米的街面屋,自己的60平方米套间换成了139平方米的套间,还供养女儿上中央财经大学读研究生--说起女儿,夫妇俩乐开了怀,仿佛一切的劳累都值了!
更多资讯来源于福建茶叶网www.fjtea.cn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