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桃林:我国最北的茶叶生产基地
茶园
满园茶农忙着剪枝追肥
当日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诸城市桃林镇。在诸城市颖青茶厂厂长王景昌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桃林镇山东头有机茶叶示范基地,该基地由几个绵延起伏的小山组成,站在山下,放眼望去,到处是一片片微微泛青的茶园。“现在茶树还未发芽,正处于春季管理阶段,茶农们刚刚开始剪枝,追肥。”王景昌介绍说,每年清明前后种植新茶树,茶树种下3年以后才可以采摘。
记者看到,这儿的茶树都差不多一般高,大约40厘米,刚好没及膝盖。“为了便于采摘,每年修剪时都会使茶树保持一个高度。”王景昌告诉记者,北方茶树茶芽长短不一样,不利于用机器采摘,那样容易损芽,只能人工采摘。
沿着山坡穿行在茶园中,记者看到每一行茶树之间都铺着草帘子。记者弯下腰,将草帘子慢慢掀起来,看见下面铺着一层透明的薄膜,薄膜里面有一些小水珠,下面的土壤呈深棕色,非常湿润。王景昌介绍说,在茶树行间铺草帘子和麦糠是为了给茶树根部保暖,而下面的透明薄膜则是为了保持茶树根部的湿度,防止水分蒸发。
茶厂
加工过程全自动一体化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诸城市颖青茶厂。“这儿就是将采摘后的茶叶加工成商品的地方了。”王景昌介绍说,他们厂生产两种茶叶,卷曲形名优绿茶和扁平形名优绿茶。这两种都属于半烘半炒型名优绿茶加工工艺。与南方的炒青绿茶、烘青绿茶以及周边地区绿茶的加工工艺有较大差别。
王景昌说,一到茶业采摘期时,厂子内便开始忙碌起来,附近的农民在干完农活后,就到茶厂摘茶,增加家庭收入。
“杀青机遇热高温260℃,可以将茶叶中的酶通过高温处理掉;处理后的茶叶通过提升机传送到风选机内,风选机通过振动与摊凉,将大叶与小叶分开后,将大叶隔离,用作其他用途;剩下的小叶则被传送到揉捻机内,揉捻机的作用是将选出的小叶内的鞣酸破坏掉,制作茶叶。”王景昌将机器的用法及作用对记者做了详细解释,并告诉记者,整个茶叶加工过程都是全自动一体化的。
茶叶
滋味浓且微量元素丰富
参观完茶园和茶厂后,记者来到王景昌的办公室,看到展柜上摆满了茶叶成品。王景昌沏上绿茶请记者品尝,顿时茶香满屋。“桃林镇是我国最北的茶叶生产基地,由于自然和地理条件的原因,与南方茶叶相比,叶片肥厚、嫩绿、耐冲泡,含多种微量元素,茶水具有汤色绿、栗香高、滋味浓、无苦涩感、回味甘甜等特点。”王景昌说。
王景昌说,桃林镇位于东经119°30′—119°37′,北纬35°42′—35°46′,距黄海仅24公里,属低山丘陵,地势相对平坦,背风向阳面积大,有利于茶树生长越冬;气候条件较佳,四季分明,降水充沛,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和休眠;土壤类型为酸性棕壤,有机质含量高,水质纯、无污染。
“另外,我们这边春季回暖慢,昼夜温差大,植物生长期长,有利于茶树对营养物质的均衡吸收和叶绿素及其芳香物质的形成。同样使氨基酸、多糖等碳、氮化合物合成较多,而茶多酚类化合物积累和合成较少,从而降低茶汤中的苦涩味,增加口感舒适度,对名优绿茶的加工生产极为有利。”王景昌补充说。
◎政策扶持
四举措壮大绿茶产业
记者采访了解到,诸城市桃林镇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绿茶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了茶农的积极性,该镇茶叶产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目前,桃林镇茶园面积已发展到1.2万多亩,茶叶种植专业村达30多个,茶叶加工企业50多家,从事茶叶的相关人员有5500多人,从种子供应、栽培管理,到鲜芽收购、加工销售,实行系列化服务,逐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产业化一条龙的格局。
桃林镇党委书记刘永军介绍说,为了扶植茶叶产业,该镇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现有的茶叶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促其做大做强。今年大的茶叶加工企业都建立了自属生产基地,在扩大产量、提升质量的同时,产品已经向茶饮料等深加工方面拓展延伸;此外,今年镇政府出台了奖励扶持政策,从种植、加工、品牌打造等方面支持茶叶产业建设,该镇投资2600万元规划建设了“诸城绿茶批发市场”,同时,联合工商、质检等相关部门对茶叶加工企业进行了集中整顿,规范了茶叶加工流程,从源头上保证绿茶加工质量,引导企业积极争创名优品牌,扩大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刘永军表示,合理、充分地利用和保存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提高茶叶附加值,必将成为广大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和推动本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关新闻
一亩茶园年收入过万
从1982年开始种茶采茶的普通茶农,到如今拥有生产规模名列全国前列的“颖青茶厂”的企业家,桃林镇山东头村村民王景昌已与茶叶结缘20多年了。
王景昌告诉记者,因为成长环境和个人喜爱,上世纪80年代,他自费到浙江大学茶学系学习了3年,在此期间,边学习边种茶,在家乡山东头村种了2亩茶地,每年收获的茶叶自己用锅炒炒后卖掉,当时一年下来能收入800元左右。王景昌回忆说。“过去因为品种不好,加工工艺不高,销售不畅,一年辛苦到头卖不了几个钱。”
1988年,王景昌与村里20名茶叶爱好者成立了合作社,一起到南方考察市场并引进茶叶机械,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茶叶生产系统,当年人均收入超过了1000元。
王景昌说,看到当时国内一些品牌茶叶,包装好,打上牌子,价格就能翻几番,这对他触动很大,他下决心给自己的茶叶注册商标,推广良种和绿色产品种植方法,打造自己的品牌。“2002年年初,我向国家工商总局发出申请注册‘颖青绿茶’这个牌子,当年6月份审批成功。当时合作社茶园已发展到4000多亩地,一亩地就能挣到4000多元了。”
商标注册成功后,王景昌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合作社队伍每年都在壮大,现在已发展为35人的茶厂,受品牌效应的影响,茶品远销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浙江等地,一亩茶园如今一年可收入1.1万余元。
更多资讯来源于福建茶叶网www.fjte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