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业赋能 助力乡村振兴
勐混镇贺开村曼弄老寨村民在采茶
“政府帮扶,茶叶值钱,我们才能住上这么宽敞、漂亮的楼房。出门都是水泥路,卖菜车开到家门口,现在的日子天天像过节。”勐海县勐宋乡曼吕村南温村民小组村民娜拉笑着说,脸上是幸福和自信的笑容。
曼吕村是拉祜族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村寨。低矮破烂的石棉瓦房、茅草房早已不见踪影,变成了一栋栋崭新的蓝色瓦屋面楼房,平坦的水泥路把各村寨串联起来,极大地方便了村民交往、交流、交融。随意走进一个村寨,过去“怕生”的拉祜族村民会主动与进村的“生人”打招呼。
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丰富的茶叶资源,2013年,勐海县党委、政府引进雨林古茶坊企业落户勐宋乡。为快速消除曼吕村的贫困状态,企业投资400万元新建年产数十吨的曼吕村红茶扶贫车间,收购和加工曼吕村15个村民小组的茶叶,涉及贫困户358户1555人,专门为曼吕村开发了一款扶贫产品——“版纳雨林”牌古树红茶。为推动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坚持对村民进行生态茶园建设、茶叶精深加工等方面的实用技能培训,实现了茶农对茶园由粗放型向标准化管理的转变。同时,注重在思想上对拉祜族村民进行帮扶,采取“茶业扶贫+思想扶贫”同推进,邀请勐海县拉祜族协会会员驻扎贫困户家中进行思想教育帮扶,与曼吕村党总支联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教育,实现了贫困群众“富口袋”又“富脑袋”。
得益于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及社会各界的帮扶,曼吕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持续帮扶引导下,村民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传承弘扬拉祜族优秀传统文化,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一个个拉祜族新村像一颗颗珍珠,在青山绿水间散发独特的光芒,吸引了一波又一波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一片茶叶富山民的故事,在勐海县贫困山区比比皆是。
“我自己采茶卖,包里有钱,想吃什么就在村里的小卖部买,头疼感冒找村医,看病不再难。没有茶树,我不会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勐混镇贺开村曼弄老寨60多岁的娜批说。贺开村也是拉祜族聚居的村子,普洱茶产业发展让贺开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贺开村有古茶园1.6万亩,古茶树230余万株,核心区以曼弄老、曼弄新、曼迈3个村寨为主,茶园面积7240亩,是全国唯一入选“中国美丽田园”名录的古茶园。通过“政府引导+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方式,陈升茶业、六大茶山、臻味号等一批龙头企业入驻贺开村,建成了茶叶初制加工基地和干毛茶收购点,茶企业通过深加工、包装、营销、宣传等一条龙服务,大力打造贺开茶品牌,使贺开茶品牌价值大幅提升。
为保护贺开古茶园,使之持续焕发生机,助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勐海县在贺开村实施“古茶园绿色生态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在覆盖曼弄老、曼弄新、曼迈、班盆老、曼囡5个村寨的2000亩古茶园内实施土壤无害化处理,使用土壤微生物肥复壮树势,增施有机肥,提升古树茶品质。此项目辐射带动了拉祜族、傣族、哈尼族村民在周边1.4万亩古茶园、1.5万多亩生态茶园应用绿色技术管理茶园,使贺开村9个村民小组875居民户4200多人受益。
“茶产业发展在贫困村脱贫、乡村振兴中的引擎作用明显。曾经贫困交加的班盆新寨拉祜族村民依靠茶叶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小组党支部不等不靠,发动群众自筹资金建花园、绿化带,美化村庄,制定村寨保洁和家庭卫生评比制度,带领村民建设美丽家园,实现了茶产业健康发展与乡村有序发展相辅相成。”贺开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泽忠说。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下,贺开村各级党组织引导各村民小组将保护古茶园、建设生态茶园、保护贺开茶品牌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党员带领村民在古茶园、各村寨里、贺开至老班章沿路种树,齐心协力建设绿色宜居村寨。
勐海县种茶、饮茶、贸茶的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县委、县政府在充分分析环境因素、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促进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持之以恒推进“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建设。紧紧围绕打造“普洱茶现代产业示范县”战略目标,从抓实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建好绿色制造车间、建设区域品牌体系、开展茶叶科技培训4个方面推进,全力延长茶产业全产业链,统筹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贯通产加销,融合一二三产,加快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全力发展和壮大茶产业。截至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达90.72万亩,可采摘面积80.61万亩。全年毛茶产量3.5万吨,综合产值150.2亿元。茶产业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作出了极大贡献。
经过多年努力,勐海县先后被评为中国茶业品牌影响力十强县、中国茶业百强县、云南省“一县一业”创建示范县、“十三五”茶业发展十强县。
版权及免责: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原作者提供素材,如有素材请联系邮箱:info@fjte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