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漳墩的白茶--茶芽已露尖尖角
阳春三月,春意正浓。
带着春意与希翼,我们慕名来到地处南平建阳东北角的漳墩镇,这里山峦叠翆,空气湿润,那一层层、一梯梯的茶树已冒出了细小嫩芽,同行的干部告诉我们,那些就是闻名遐迩的南坑小白茶。
从镇政府出发,小汽车大约行驶了30分钟,就来到了南坑村,在村尾一处开阔地,建阳区白茶协会会长、贡眉小白茶非遗继承人、高级评茶师,也是畲乡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泉弟先生早已在此热情地迎候我们。
抬头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两层高大雄伟、宽敞明亮、有几千平方米的厂房。在正大门口有堵绿瓦白墙,上面题写着一排苍劲有力的大字“中国小白茶发源地——南坑小白茶”。李董事长有些激动地说:“这些字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秘书长、著名画家徐里(建阳籍)来公司参观时,留下的墨宝。”
近年来市场上比较有名气的白茶,大都产自福建闽东福鼎的白茶,由于他们宣传早,种植的面积相对较大,因此影响力和美誉度胜过南坑小白茶,很少人知道,真正有名的白茶在建阳漳墩。
我曾拜访过不少知名的茶人,提起过白茶,他们告诉我,白茶真正有名的是在我的家乡——建阳漳墩,我有些惭愧,自己家乡有这个好东西却较少关注,没有作过宣传,知之甚少。
茶人还告诉我,建阳漳墩的白茶在清朝就很有名,后来也移植到邻近的政和县,又从政和县传到闽东福鼎。准确地说,建阳漳墩的白茶是中国白茶的发源地,这也是我们此行探访的目的。
根据史料记载,漳墩白茶制作技艺,可追溯到清乾隆(1772年至1782年)年间。当时由漳墩南坑肖苏伯采自当地菜茶幼嫩笌叶制作的小白茶,其成品茶叫“贡眉”,也称贡眉白茶,当地人俗称“白毫茶”和“小白茶”。
当年这里的小白茶为朝廷御用的贡品,被乾隆帝赐为“寿眉”,上等的则被称为“贡眉”,深得朝野上下的青眛。
民国18年(1929年)的建阳县志里也有记载:“白毫茶产自紫溪二里(即现在建阳漳墩镇桔坑村),采办极精,产额不多,价格亦贵,由广州客采买。”由此,这种很有特色的小白茶,便远销香港、新加坡、德国、法国、瑞士等地区和国家。
中国茶界泰斗,福建著名茶人张天福在一篇名作中写道:“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由此可见,这里小白茶的历史悠久,早已闻名海内外。
我们随着李泉弟,登上二楼,老李一边指着一排排整齐的制茶工具,一边侃侃地给我们介绍小白茶的制作特点,他说,一般制茶师都是以本地小叶茶幼嫩笌叶为原料,采用半晒半晾,不炒不揉,省工省炭的制作技艺,创制出独特的片状茶。这种茶芽叶连枝,毫心清秀,叶片舒展,边缘垂卷,叶色灰绿,泡饮清香爽口,具有独特的清凉降火功效,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一边走一边聊,突然,老李指着墙上一排排获奖的牌匾很自豪地告诉我们,公司成立几年来,就先后荣获2017年武夷山“海峡两岸”茶叶博览会银奖、2018年第二届贡眉斗茶赛金奖、2019年南平市优质示范企业称号,最有含金量的是2018年荣获农业部“绿色食品”质量认证,这在南平市茶叶界是唯一认证。
参观完老李的制作车间,他又带我们来到厂房后面的茶山上。登上山顶,纵目望去,山脚下是一排排、一垅垅绿色的茶树,连绵起伏,它们在三月春雨的滋润下,正吐出鲜嫩的笌叶,沐浴在春天的阳光里,显得格外清亮迷人。
这不正是“茶芽已露尖尖角,春风送暖好收成”的真实写照吗?!
我们有理由相信,建阳畲乡生态茶叶有限公司在李泉弟董事长的带领下,一定能传承好建阳小白茶这一民间宝贵的制作技艺,并发扬光大,建阳的小白茶也一定能再次焕发生机,再次享誉海内外。(陈谋安)
版权及免责: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原作者提供素材,如有素材请联系邮箱:info@fjte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