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羡与陆羽

发布时间:2011-05-25 12:22:17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近日央视报道,中国茶在美国大有抬头之势,饮茶成了许多人日渐风行的生活内容。从央视记者随机采访画面里,我甚至看到有的体态健硕的美国受访者放弃咖啡而改饮茶了,而且言称遵照医嘱。中国茶,在美悄然形成一门新的产业。以前有过关于日本、印度乃至斯里兰卡茶叶出口超过中国的报道。如今看来,中国茶在西方开始打响翻身仗了。

可巧,我新近从江苏宜兴归来,受到紫砂文化的启蒙,也对我国茶文化多了点滴了解。如今经济全球化,我们对自家珍宝,一要做到爱护,二要力求光大,然而首先要做到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茶文化深入国人的日常生活,真正成为代代相传的“中国茶”,这也应是实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内容吧。

说起茶,人们都知道陆羽。查看《宜兴县志》(宜兴古称阳羡),方知饮茶的创始人是个名叫潘三的农夫。他后来被当地尊为“土地神”。而古时的阳羡今日的宜兴,正是陆羽完成巨著《茶经》的地方。

早在唐朝天宝年间,湖氵父山坡布满茶树,已然成为贡茶产地。一年春天,时任常州太守派来一个制茶高手,协助当地茶农。这个人就是陆羽。由此可见,名留青史的学者陆羽其时还是手工劳动者。聪明的陆羽在每枝茶尖上摘一粒米似的嫩芽,制出名为“碧螺春”的贡茶,送往长安皇宫。时值杨玉环得宠,她打开茶筒仔细观看,一股清醇香气扑面而来,这茶绿似琉璃,鲜若翡翠,一层白似霜雪的绒毛附着其上,顿觉心脾舒畅。唐玄宗立即下诏常州太守,命陆羽进宫领赏。

陆羽身世坎坷。他是孤儿被寺院住持智积法师收养,取名陆羽,留在寺院读经煮茶。12岁离开寺院,一度入戏班为伶。虽然患有轻微口吃,但是他学什么像什么,初露聪慧本色。后来他成为一名隐士的弟子,学识日渐精进。22岁他开始游历江南,学习采茶。28岁隐居浙江湖州开始写作《茶经》,最终在今日宜兴的湖氵父地区完成了这部“茶的百科全书”,流芳后世。

陆羽受到御封“茶圣”,不骄不躁不脱产,继续带领当地茶农精耕细作,而且扩大了种茶范围,唐肃宗至德年间终于制出“阳羡紫笋茶”,连年成为贡茶。于是,陆羽种茶的地方被御封为“唐贡”。陆羽死后,当地民众建起“茶圣庙”,以示景仰。

流连于当年陆羽种茶的湖氵父地区,山山水水,尽透灵气。想象一个民间劳动者,置身茶园,历经风雨,吃苦耐劳,一心钻研,为中华民族创出国之瑰宝,令子孙后代尽享其成,令华夏大地举国清香。实为今日知识分子榜样。斗转星移,千年光阴,茶圣留给我们的中国茶,足以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分,传之东瀛,传之东南亚,传之全球,实为吾国吾民之骄傲。

今日,宜兴湖氵父 地区已然成为旅游胜地。这里出产的“阳羡雪芽”、“阳羡红茶”备受赞誉。一杯清茶,晶莹明丽,散出一股股清香,宛若茶圣之魂永在。陆羽不光造福于宜兴,他也给予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以淡淡清香。中国茶流露着中国人独有的文化性格。因此,茶是不可替代的。因此,难忘陆羽。举凡令国人引为骄傲的中华人物,都应当是难忘的——尽管有不少国人改喝咖啡了。
更多资讯来源于福建茶叶网www.fjtea.cn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