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茶歌

发布时间:2011-05-17 10:47:51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枫香坡村的村民为前来观光的游客表演具有民族特色的节目。

4月26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芭蕉乡枫香坡村,村民正在采茶。当地是武陵山区典型的茶叶产区,丘陵起伏,雾多湿重,大大小小的茶园星罗棋布。

茶厂的工作人员收购村民们采下的鲜叶。在当地,鲜大叶每斤的收购价是1元。

恩施建始县花坪乡,孩子们在葡萄园里玩耍。据介绍,目前恩施约有四分之一的劳动力在外打工,留守儿童比较普遍。

枫香坡村的陈艳(右二)与姐妹们整理装束,准备迎接游客。近年来,当地村民除了种茶外,不少人陆续办起了特色农家旅游,开辟致富增收的新途径。

位于恩施建始县景阳镇附近的清江,一位村民准备靠岸。几年前,下游的水布垭电站正式建成,清江的水位提高了100多米,当地不少茶农改行成了“渔民”。

庆阳坝村2组的张桃(中)收到未婚夫谢宏昌送来的聘礼,一家人甚是高兴。他们打算结婚后,就留在本地,做点小买卖什么的。

男:喝你六口茶呀问你六句话 眼前这个妹子(舍)今年有多大

女: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这多话 眼前这个妹子(舍)今年一十八

——恩施民歌《六口茶》

4月26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芭蕉乡枫香坡村,村民陈艳一边采茶,一边哼唱着当地的民歌《六口茶》。“现在的采茶季节,一个人一天大约能采二三十斤的大叶,每斤的收购价是1元。”陈艳说,3斤多的生叶能做1斤茶。

地处武陵山区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制茶、喝茶已成为当地土家族、苗族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六口茶》、《冷水泡茶慢慢浓》、《茶山四季歌》等都是当地百姓自编自唱的民歌。陈艳说,当年和丈夫就是唱着《六口茶》相识、相恋的。今年27岁的陈艳,孩子已经6岁了,家里目前有4亩茶园,每亩茶园一年能挣4000元钱。种茶之余,陈艳和丈夫一起在家中开了个农家乐,办起了特色农家旅游。在当地像她家这样开办农家乐的还有20多户,平时采茶、养猪、干农活,有游客的时候,则为游客做做饭、唱唱民歌,为家里增加些收入。

枫香坡村是武陵山区典型的茶叶产区,丘陵起伏,雾多湿重,大大小小的茶园星罗棋布。65岁的冯兴林是当地的老茶农,上个世纪60年代,他从部队复员后回到家乡,担任了大队书记。据他回忆,当年响应毛主席关于“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号召,当地掀起了开荒种茶的高潮,不少农户还把种苞谷等粮食的耕地改成了茶园。冯兴林家算是世代茶农,他还记得小时候和跟着大人运茶的一些事情。“当时这里没有通公路,茶叶、麻等作物收割集中后,都要人背马驮运到山外的集市去买卖交换,回来的时候,带回换来的盐巴和其他生活用品。”冯兴林说,这一去一回,需要八九天的时间。

在恩施当地有一条著名的“盐花”大道,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川东地区的食盐和湖南的棉花通过骡马驮运,当地产的茶叶也是通过这条大道运往外地的。在这条大道上,有一个重要的驿站,就是古镇庆阳坝。据史料记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位于恩施宣恩县的庆阳坝从1743年到1940年近200年间,一度繁华。《宣恩县志》记载,常年在“盐花大道”上行走的挑夫达3万多人,曾出现“五里一小店,十里一大店,路上不断人,灶里不熄火”的繁荣景象。庆阳坝作为人力、马帮汇集的中心集镇,每天人来马往,各商行通宵达旦地忙碌着。上个世纪50年代后,随着山路改道和交通改善,庆阳坝渐渐失去了昔日的繁华。如今古镇的街道还依然留存,不过变成了每月农历2、5、8日的集市。赶集时,商品除了日用生产、生活用品之外,主要是本地的土特产品茶叶、花生、桐油等,古镇上的店铺多是半农半商的“夫妻店”、“母子店”。

4月27日,农历三月廿五,正逢当地赶集的日子。上午9点来钟,街上却显得有些冷清。据村民介绍,最近正是采茶的农忙季节,村民们都抓紧上午的时间在茶园里忙碌。“整个上半年都是采茶的时间,从正月一直到七八月份。”一位村民说,到了下半年,茶农闲下来了,街上的生意就会好起来。

今年22岁的谢卫在古镇上开了一个补牙的小店,手艺是跟父亲学的,一个月下来能挣两三千元钱。在家闲的时候,也帮着父母采过尖毛,他家有3亩茶园,主要是母亲在操持。由于自家的屋子临街,便开了一个理发店,理一次发5元钱。

“今年毛尖鲜叶子一斤能卖到50元,经过茶厂加工后的成品,在市场上每斤能卖到600元。”谢卫正在家里上网玩“开心农场”。几年前,谢卫到浙江温州打工,卖过衣服。22岁的谢卫已经成家,爱人是在温州打工认识的,来自云南。如今夫妻俩分居两地,爱人仍留在温州打工,他提前回了老家。“在外面打工,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到3000多元钱,但就是累,而且外面什么消费都高,不如在家里过得舒服。”

离古镇不远的山坡上放起了鞭炮,谢宏昌和家里人挑了几箩筐的聘礼送到未婚妻张桃位于庆阳坝村2组的家中。聘礼有两箱啤酒,八宝粥等,还有当地的腊猪脚。谢宏昌和张桃同村,双方父母都是当地的茶农,以前两人也都认识,但按照当地的习俗,真正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还得靠媒人来“撮合”。和当地的年轻人一样,他们以前都曾在外地打工。谢宏昌在浙江的一个五金厂做车工,张桃则在厦门的电子厂工作。谢宏昌合计了一下,办婚事起码得两万多元钱,他以前打工攒了些钱,但远远不够。他和张桃商量好了,等他凑足了钱,再办婚事。提起将来的新生活,张桃想得不是太多,但她不再想出去打工了。“在外打工,背井离乡的,很辛苦。而且如今外面的行情也不太好,挣不了多少钱,花出去的倒不少。”张桃说,“如今外面的消费涨了好几倍,真是吓人。在家乡还好一些,虽然挣得少一些,但好多都可以自给自足。”她打算结婚后,就和爱人留在本地,就做点小买卖什么的。

庆阳坝所在的椒园镇镇长黄敏介绍,当地约有四分之一的劳动力在外打工,目前返乡农民工比例不大,其中返乡多是因结婚、生育或家中缺乏劳动力,回乡创业的很少。这些年,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去年宜万铁路通车,恩施到武汉半天就能到,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由于交通不便,恩施当地长期缺乏开发利用,被建筑学家张良皋先生比喻为“历史冰箱”。2009年,中央提出建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今年2月,湖北率先在恩施启动了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建设。黄镇长希望这个好政策能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回乡就业和创业。“要是在家就能挣得和外面一样多,谁还辛辛苦苦往外跑啊。”黄镇长说。
更多资讯来源于福建茶叶网www.fjtea.cn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