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广东茶故事,专家大咖建言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11-04 17:47:04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编辑:-- 

10月31日,第十届岭南茶文化论坛在广东省广州市文化馆召开,本次研讨会主题为“‘两个结合’下的岭南茶文化研究与传播”,特别邀请广东省政协原副主席王兆林、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永昊、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原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郑惠典等领导出席。广东省茶叶管理部门领导、从事岭南茶文化研究的学者及科研人员及广东茶叶企业代表等参加会议。

714342c49d40b95662f8bc6ce171156e.jpg

在会上,广东省茶文化研究院院长林楚生、广州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牟辽川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包静通过视频致辞。

据了解,本届岭南茶文化论坛旨在推动广东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自8月23日启动以来,历时1个半月,共收到会议论文32篇,经过形式审查、论文查重、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评选出入选会议论文20篇。

论坛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指导,广东省茶文化研究院、广东省茶文化研究会、广州市文化馆主办,并得到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大力支持。

文化与科技赋能茶产业

去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茶文化再次为世界瞩目。对于如何把这一非遗成果转化为茶产业发展的动力,专家们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刘建峰以“科技与文化赋能茶产业发展探讨”为主题展开演讲。他回顾了广东茶产业的发展历程,提出要充分利用广东地理环境优势,创新发展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产品,让一个茶树品种发展出一个地方特色产品,使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他总结目前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包括科技融合发展创新不足,没有机械化、标准化支撑,成本高,品控差,品牌意识和保护力度远远不够,同时农业数据统计仍有优化空间。

对此,刘建峰建议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管理能力,建立县级茶叶产业链“链长制”,充分用好推动和管理两只手,发挥茶文化优势讲好广东茶故事,数字化赋能茶产业,全面促进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正高级经济师马力发表《文化为魂,夯实岭南茶产业“走出去”基础》主题演讲,提出要坚持以文化为载体,夯实岭南茶产业“走出去”基础,坚持打文化牌、健康牌,用中国茶文化去影响国外消费者。针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对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审美差异,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实行本土化营销,“讲外国人听得懂、能理解、可接纳的中国茶文化、茶故事,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才能让岭南茶产业走出去。”马力说。

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旭烽、广东省茶文化研究院理事郑新波、广州荔枝红茶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马中华分别就岭南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茶文化与健康管理、广府茶文化的理论与创新进行了重点发言。

努力让外国人再次爱上中国茶

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历史悠久,然而,如今世界茶叶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中国茶对外出口也面临诸多威胁。针对广东省茶叶出口目前正经历“低谷”的形势,专家们纷纷“把脉”献策。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原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郑惠典提出,目前,对于广东省茶叶产业的政府投入仍旧不够,地方分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足,要加强茶叶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国内外的品牌知名度。“例如充分了解饶平凤凰茶、高鹤红茶等侨销茶的海外认知与消费习惯,有针对性地打造相应产品。积极推动茶旅融合,学习浙江安吉的发展经验,统筹规划好产业布局。”郑惠典说。

“岭南茶文化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坚持改革创新,这是促使岭南茶文化研究、促进茶产业适应国家经济发展与实践的根本动力。”广东省政协原副主席王兆林强调,丝绸和茶叶是历史上的主要贸易品,但目前广东省茶叶出口的形势较为严峻,要进行深入反思与总结,努力挖掘好中国茶文化,让外国人再次爱上中国茶。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永昊作会议总结发言。茶产业是富民产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岭南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表示,本次论坛的举办对促进岭南茶文化研究意义重大,建议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广东茶文化史研究,共同编纂《中国茶文化通史》。

文|记者 周欣怡 通讯员 陈浩

图|主办方提供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晓楠

校对 | 谢志忠



版权及免责: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原作者提供素材,如有素材请联系邮箱:info@fjtea.cn。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