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大红袍之父”陈德华老先生逝世!

发布时间:2020-10-29 22:39:20 来源: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 编辑:-- 

2020年10月28日下午三点二十三分,著名的武夷岩茶“大红袍之父”陈德华老先生不幸逝世。我会对陈德华老先生的辞世表示沉重哀悼,深切缅怀。

614a92e75ca307d681de5e60e113ce50.jpg

陈德华老先生生前,曾任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所长,福建省武夷山北斗茶研究所所长。在武夷山茶界,新老茶人皆亲昵地称呼陈德华先生为“德华叔”,而在新闻传媒界则径呼他“大红袍之父”。

在武夷山及中国乌龙茶界,陈德华先生拥有不少“第一”的头衔:第一个秘密引种正本大红袍茶苗回“娘家”武夷山,成功无性繁殖、推广大红袍茶树;第一个研制成功拼配大红袍商品茶叶;第一个恢复传统武夷茶区龙团凤饼紧压茶并制成大红袍茶砖;第一个创办武夷山首家民营茶叶科技研究所;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

e9330f3c322597d4a96303de20bbf25a.jpg

五十年多来,陈德华先生为武夷山茶业的发展默默地贡献出全部的心血和智慧,不求回报。他的一生,都在兑现着他人生始终坚持的唯一信条:“做人做人,那就一定要做!不做事,又谈什么做人?”

此次,陈德华老先生的去世,让我们甚为震惊。这是武夷岩茶界的一大损失,对此,表示深切哀悼,祝愿陈老先生一路走好!历史一定会记住他为大红袍未曾虚度的五十多个春秋,记住他为武夷山丹山茶香岩韵的无私奉献。

214ce548a28ec4f39b2e6f6020601531.jpg

陈德华,福建长乐人。曾担任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所长,福建省武夷山北斗茶研究所所长,福建武夷山爱德华实验茶厂厂长。

1963年,到武夷山茶科所工作。

1965年-1972年,调到福建省邵武县城关公社大阜生产队从事“社教”工作。

1972年,回到武夷山茶科所工作。

1982年,在武夷山御茶园建起了一座占地5亩的武夷名丛、单丛的观茶园,有著名的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肉桂、天女散花等165个品种。

1985年,在茶科所进行“大红袍岩茶无性繁殖及加工技术研究”大红袍繁殖成功。并首推大红袍小包装,投放市场,反响极大,提高了大红袍的知名度。

1989年,被聘为第二届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叶专业审定小组成员。

1991年,主持的高产肉桂栽培试验获福建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1991年-1997年,多次参加茶叶方面的编纂工作。撰写论文并在《中国茶叶》、《福建茶叶》等刊物上发表。

1996年,被聘为第三届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叶专业审定小组成员;参加省地方标准《武夷岩茶(乌龙茶)综合标准》制定工作,获省标准计量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还参加“武夷岩茶快速做青技术及设备研究”工作,获武夷山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茶叶再加工方面,首家开发武夷紧压茶,开创了乌龙茶紧压茶的历史,让古时武夷山茶“龙团凤饼”重现生机。

1996年-1997年,先后创办了武夷山市首家民营科技企业——武夷山市北斗岩茶研究所和爱德华茶庄(即武夷山市爱德华实验茶厂)。

2006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荣誉称号。

2007年,被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授予“武夷山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2008年,获“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2011年,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201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2013年,与周圣弘等人合作研发“茶叶快速萎凋机”。

是大红袍,让世人记住了陈德华。是陈德华,让世人记住了大红袍。陈德华先生就像一泡极品大红袍,需要慢慢品味,方能体验到其中的岩韵。

愿陈德华先生在天堂路上,一路走好,茶香相伴。

资料来源:《陈德华与大红袍》 编著/周圣弘、茶书院



版权及免责: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原作者提供素材,如有素材请联系邮箱:info@fjtea.cn。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