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太平猴魁……这些名优绿茶你都喝过吗?
六大茶类中,绿茶的生产历史最为悠久,也是目前中国人饮用最多的茶类。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数据,我国2019年绿茶产量为177.28万吨,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63.5%;绿茶内销量121.42万吨,占总销量的59.9%,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偶像茶。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绿茶大家族中那些极具代表性和特色的明星。
产于杭州市西湖区,是典型的炒青绿茶。传统的手工龙井茶全凭炒茶师傅的两个巴掌,在一口光滑的铁锅中,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手式有抖、搭、拓、捺、甩、抓、推、扣、压、磨等,号称“十大手法”,可以说是一系列高难度操作了。炒制出的高级西湖龙井茶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誉。
龙井茶炒制十大手法
这个洞庭可不是洞庭湖的“洞庭”,而是指江苏省苏州吴县太湖洞庭山。
相传这茶原本叫“吓煞人”,康熙年间茶叶丰收,当地少女入山采茶叶,茶筐满了,便将茶叶放在胸口的衣襟内,茶被体温一暖,突发袭人香气,采茶女惊呼“吓煞人香”,称茶为“吓煞人”。清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南巡来到太湖,喝到这茶,嫌其名字不雅,又因其色泽碧绿,形状卷曲如螺,采制于早春,方才给它改了名,曰“碧螺春”。
除了有知名大咖历史典故的加持,洞庭碧螺春产区还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特殊的小气候环境,塑造了碧螺春的独特品质。
主产于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属烘青绿茶。由于该茶的品质位于尖茶的魁首,产于太平县猴坑、猴岗一带,故此茶称为“太平猴魁”。猴魁创制于猴坑,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并且严格地做到四拣,即“拣山、拣丛、拣枝和拣尖”,其中“拣尖”是指拣大小整齐、老嫩一致的一芽二叶壮芽。
只有做到严格的采摘,才能成就“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此外,太平猴魁还具有叶色苍绿莹润,叶脉绿中隐红,花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绿明澈,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等品质特征。
主产于安徽六安、金寨、霍山三市县之毗邻山区,唐称“庐州六安茶”,为名茶;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世界所有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瓜子形状的单片叶制成。特殊的外形来源于其独特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名优绿茶追求明前采摘不同,六安瓜片一般于谷雨前后采摘,主要采摘对夹二三叶和一芽二三叶,鲜叶采回后再将叶片与芽梗分离,单独炒制。
信阳毛尖亦称“豫毛峰”,主产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区的信阳县,属于针形细嫩烘青绿茶。民国初年,因信阳茶区的五大茶社产出品质上乘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为“信阳毛尖”,1959年被列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
信阳毛尖风格独特,“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
产于浙江省安吉县,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世纪90年代创新名茶。
安吉白茶选用了独特的“白叶1号”茶树品种,其特点是经过低温诱导的越冬芽在第二年春天的生长过程中,若当日最高气温在17~25℃间,新梢便会出现白化,呈现出“叶白脉绿”的现象,白化的鲜叶中氨基酸含量高达6%以上。安吉白茶就是采摘白化了的鲜叶,按照烘青的制作工艺加工而成。其冲泡后的茶汤滋味甘醇鲜爽,叶底色白如玉,叶脉翠绿,芽头成朵,形状如初绽的兰花,十分好看。
产于湖北恩施五峰山一带,沿用唐代的蒸汽杀青方法,是我国目前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传统蒸青绿茶。
在加工时,“整形上光”是制成玉露茶光滑油润、挺直细紧、汤色清澈明亮、香高味醇的重要工序。这道特别的工序又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悬手搓条,用两手心相对,拇指朝上,四指微曲,捧起茶条,右手向前,左手往后朝一个方向搓揉,使茶条成为细长圆形,约七成干时,转入第二阶段,此阶段采用“搂、搓、端、扎“四种手法交替使用,继续整形上光,直到干燥适度为止。
恩施玉露的特点为“三绿”: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
产于四川峨眉山一带,属于扁形炒青绿茶的代表。1964年国务院副总理陈毅来峨眉山,在山腰的万年寺歇脚喝茶,应万年寺主持之请为这山里的茶命名,经过推敲,最终取名“竹叶青”,取其形似竹叶,青秀悦目之意。
用于制作竹叶青茶的鲜叶十分细嫩,一般在清明前开采小叶种一芽一叶初展和一芽二叶初展,经摊放、杀青、做形、烘干制成。加工出的成茶扁平挺直,香气高鲜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浓爽口,叶底嫩黄明亮。
版权及免责: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原作者提供素材,如有素材请联系邮箱:info@fjte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