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泰斗张天福今天107岁生日,一起祝福吧!

发布时间:2016-09-18 12:23:30 来源:第一茶叶网 编辑:佚名 

 

“茶”字之中,“人”上为廿,“人”下十八,意指饮茶之人,今年二十明年十八,越过越年轻。当下就有这样的一位老人,虽年过百岁,却是半百精神,贡献超人。他就是《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列为我国陆羽之后的唯一健在的十大茶叶专家之一——张天福。今天(阴历8月18日),是张天福先生107岁生日,特转发此稿以示祝贺。

100年,在历史书上也许只是一页纸的厚度;但是,对于一个人而言,100年,却是堆满了岁月的沧桑痕迹。张天福今年107岁高龄,不仅见证了这100年来中国茶叶的衰败和兴起,而且直接参与了复兴中国茶叶的伟大历史进程,他为中国茶叶重新走向辉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茶界称他为“泰斗”。而在接受专访时,却称自己是“一个茶叶界的小学生”。

弃医从农,志在茶

张天福一生与茶为伍,一生以茶为乐,却是一个名医世家出身。1910年,张天福出生在上海。翌年,父母带着他迁回故乡福州,并开办了遂生堂西医局,张天福就在这样一个医学之家的熏陶下,读完了他小学和中学。中学毕业后,父母希望他能继承祖业,攻读医学。而张天福认为祖国农业落后,人民缺衣少吃,同时他看到家乡福建三大特产之一的茶叶衰败不堪,决心报考农校,为振兴祖国茶业出力。1929年,他先在福建协和大学修完一年的基础课程后,转入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深造。1932年,获得了农学学士学位,选择了茶业作为人生第一目标,从此,与茶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十年代初,福建在全国属于落后地区,但有着丰富的茶资源,张天福满怀理想来到当时的福州协和大学任教并开始筹办茶叶改良农场。中国一直是沿用古老的用脚揉捻茶叶制茶方法,张天福曾看到日本报纸上刊载中国茶农头上拖着长辫,裸着上身,赤脚揉茶的照片,加以嘲弄。愤怒之极,张天福立志改变这种被嘲笑的落后生产方式。

1934年,张天福踏上了对日本和台湾茶叶的考察之旅,这次刻骨铭心的考察让他奠定了开创中国现代茶业事业的使命和信心。19358月,他到福安创办了福建省立福安农业职业学校和福安茶叶改良场,将茶叶科研与教育结合起来。随后又到崇安(现武夷山市)创办福建示范茶厂,组织茶叶生产合作社。从日本引进红茶加工设备,后又亲自设计制作了适用于农村的廉价木质手推揉茶机。由于他开始构想设计木质手推揉茶机时,正值“九一八”事变发生,因此,当他的设想成为现实时,便将此机名为“9.18揉茶机”,以警醒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殷殷爱国情,拳拳赤子心,可见一斑。第一台手推揉茶机的问世,结束了中国茶农千百年来用脚揉茶的历史。

张天福一生都在研究茶,就是在被错划为右派的23年中,仍坚守在茶叶生产的岗位上,几乎走遍福建全省所有的茶区,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总结、研究和考证等资料,如《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龙岩斜背茶调查》、《福建茶史考》、《梯层茶园表土回沟条垦法》等。1980年,70岁高龄的张天福又带领科研人员攻克了制约乌龙茶品质最关键的“做青”工序难题,改写了几百年来看天做茶的历史。由于他在茶业科研上成绩卓著,1992年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并先后担任福建省政协一届和四届委员、五届常委,先后在政协各次会议上写了八次“兴茶论证”的提案,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重视、采用。


俭清和静,是茶礼

在张天福的推动和中国茶人的努力下,科技和管理让中国茶叶走上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轨道。尔后,张天福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对茶文化的思考上。“俭清和静”这四个字是他晚年对中国茶礼的理解和概括,如今已经被茶界广泛推崇。“俭清和静”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尚品行和处世哲学:茶尚俭,勤俭朴素;茶贵清,清正廉明;茶导和,和衷共济;茶致静,宁静致远。

张天福的人生同样是淡泊名利、平静俭朴的人生。身为中国茶叶界的一号人物,他的家非常朴素,简洁的房间虽然不大,却另藏乾坤,专业的品茶室里满满地摆放着各式茶叶样品。他一生爱茶,但并不以饮名茶自居。他认为,选用简单而平常的茶,可以给人们一个节俭而朴素的生活理念。在生活困窘的时期,他还曾一度饮用茶梗。时至今日,他仍然坚持黎明即起,清茶一杯,在并不富裕的生活之中,享受着“精行俭德”的有茶生活。


采访中得知有这样一段故事,最能见张天福的性格。92岁时,他去铁观音的产地参加一个铁观音茶王赛。主持人问他:“健康长寿的秘诀是什么?”他答道:“喝茶。”主持人又问:“是不是喝铁观音?”他的回答仍是:“喝茶。”主持人再问:“是不是常喝铁观音?”他还是只说两个字:“喝茶。”

张天福的“不给面子、不随和、不通融”的背后是一种正直真诚、坚持原则的精神。他对到家里拜访的人十分讲礼貌,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他都会一样热情款待,亲自到门口迎候,并为之泡茶。但对迟到者,不管身份怎样尊贵,他都会用“不给茶喝”作惩罚。但他也有特别谦和的一面。评茶时,他绝对不会第一个发言,因为他的意见会影响别人的评价。他曾说:“那样对参加比赛的人不公平。”


张天福不但倡导中国茶礼,而且身体力行。他虽已百岁高龄,仍然忙得不亦乐乎:倡导、宣传、组织、协办以宣传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茶人之家”、“茶艺馆”、“茶苑”,或是整理资料,或是撰写文章。在他看来,需要做的事太多太多,必须分秒必争。他不计其数地被聘请担任全国、全省各种优质茶、名优茶鉴评会主评。既为他施展特殊专长提供演示机会,又通过这种活动传授技艺、培养年轻一代。

20世纪90年代以来,张天福主持了轰动茶界的四次安溪大型茶王赛事,即1996年广州茶王赛、1997年上海茶王赛、1998年北京茶王赛和1999年香港茶王赛。从乡镇的茶王赛到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茶王赛,成为茶业界公认的评审大师。其中在香港铁观音茶王赛会上,经张天福评审获金奖的的茶王500克拍卖出60万元的天价,产生了轰动效应,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乌龙茶声誉。

成立基金会是张天福的毕生心愿,他说,用基金会来促进茶叶生产、科研、教育与茶文化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奖励在茶叶生产、科研、教育等领域第一线做出特殊贡献的科技教育工作者以及品学兼优的茶学专业学生。在百岁华诞之际,张天福实现了这个愿望,由中华茶人联谊会福建茶人之家倡议创立的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正式成立,他将此视为自己百岁生日的珍贵礼物。为此,他把自己仅有的80平方米房子也捐给了基金会。

张天福为振兴我国的茶叶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是中国近代茶叶事业的先驱。


百年之时,又好合

张天福的传奇人生,因为晚年的又一姻缘而更显传奇。20081217日,98岁的张天福先生与57岁的张晓红在福州庄重登记,低调完婚。他调侃:“我这一生,本来已经有些传奇,现在看来就更加传奇了。”在百年之时,喜遇“百年好合”,的确在其传奇上添加一笔。

张天福的原配夫人,1991年去世。此后十几载,耄耋之年的他孤身一人,对于各类茶事活动,乐于也疲于奔命。“我其实在用忙碌冲淡孤单。”张天福说,鱼贯步入花甲之年的儿女各有各同样忙碌的生活,尽管有保姆服侍生活起居,但觉得生活还是缺失,萌生了寻找伴侣的念头,他心下定了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共同的信仰,二是没有拖累,三是身体健康,可以相互照顾。如今,缘分让他如愿了,两人相互交谈、相扶前行、相知相依。

在张天福看来,简单而纯粹的姻缘无需过多粉饰,“我在100岁之前,始终是忙碌的。我希望100岁以后,是平静的。生活的本质,就是平平淡淡。”他说。


和张天福聊起长寿的秘诀时,他再三强调自己一日三餐外除了茶没有其它的保健品摄入,也无烟酒和其他嗜好,“平常只是喜欢写写字,连下棋都不会。”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头脑里没有任何的功利,“一心都是在解决茶产业中的问题。我自从25岁开办茶厂,从来没想到自己会这样(出名)”张天福说。

百岁如茶人生,张天福显得精神饱满。直到现在,他仍时常上茶园、进工厂、走市场。采访前记者得知,张天福还利用六天的时间考察了福建寿宁的有机茶基地,并在寿宁县茶产业发展专家座谈会上作了长达一个小时的“有机生态茶园建设”发言。

几年前,为了选择有机茶示范基地场址、茶地,张天福深入到寿宁的武曲镇桦垄、梅洋、清源乡里洋仔等地考察,还准备到坑底乡去寻找茶场。当听说南阳镇龟岭岔旁路自然村山上有一片未开发的山地时,便急着前往考察。然而,通往此地只有一条路面狭窄的机耕路,前面探路的车子轮胎陷入坑洼时,他只好作罢,吩咐要明天再去。翌日,当地群众将机耕路修葺一番,基本能够通行,张天福乘坐车子颠簸摇摆来到龟岭岔旁路山上,认真察看地势、水源、土壤,向随行的地方领导询问气候状况,对这里的自然环境深表满意。

目前,张天福带领基金会在安溪、平和、寿宁培育了三个有机茶示范基地,统一命名为“张天福有机茶基地”,张天福说,“这是基金会成立三年来的主要成就之一,用最先进的科学办法,建设了产品无污染,水土无流失,高产、稳产、优质,现代化的机采茶园。”

为了中国的茶叶,张天福一生都在积极奔走。正如在百岁华诞的庆典上的发言中,谦虚地说:“我的一生,永远是学生,愿在有生之年,同大家一起,立足于解决福建茶叶生产中的现实问题。要深入实践,从源头创新、打基础做起,望能群策群力做出成绩,报效祖国和人民。”


后记

106岁的人生阅历,80余年的研究经验,是谈人生还是谈专业,还有什么没有被问及的问题呢?但他对与茶有关的访问还是尽量做安排。张天福说,与人说茶,是一种乐趣,希望在有生之年,让更多的人爱茶、懂茶,普遍都能吃到放心茶。

张天福,严谨的学术态度,淡定的人生,清晰的思维,精准的言词,超前的意识所吸引着记者。他与我所崇拜的其他大家同有着诸多共性:个性,坚持,严谨,无私,爱国,乐观。
来源:第一茶叶网

○更多有趣有料的文章,请关注福建茶叶网微信(fjtea520、fjtea100)和福建茶叶网微博(@福建茶叶网)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