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普洱茶品质的“四项基本原则”

发布时间:2014-01-02 11:36:51 来源:新浪博客 编辑:大昌号-李东 
     福建茶叶网1月1日讯:2005年以来,八年的时间,普洱茶经历了很多次的“折腾”,每一次的“折腾”,制造了一些“泡沫”,也挤碎了一些“泡沫”。在这个过程中,不变的是:普洱茶的爱好者增加了许多,普洱茶的真实资讯广为人知了,普洱茶的科研成果多了,普洱茶的经营者增加了很多。同时,人们对普洱茶品质的认识,也逐步理性,为此,我把古树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因素总结为一下“四项基本原则”:

    核心产地

    不同产地,不同山头,代表了不同的茶树品种和生态环境,形成了茶叶中不同的化学成分,茶叶中的化学成分的细微差异,可能就改变了茶叶的香气及滋味,这种差异,用现代仪器都不一定检验得出来。

    很多茶人,都尝试过用非核心产地的茶叶来替代核心产地的茶叶,实践证明,这种努力,经不起细心和专业的审评,都成徒劳。核心产地的不可替代性,是普洱茶的独特魅力,也是古树普洱茶品质形成最重要的基础。

    最佳采摘期

    古树茶一般春秋采两季,不同山头,生态环境不一样,采摘时间不一。早春茶,在少量雨水之后,茶树养分运送充分,鲜叶生长茁壮,同时,雨水又不多,采摘之后,要有晴朗的日照晒干初制好的茶叶,这样季节做出的茶叶香气、滋味、外形就最佳了。

    秋天采茶,也要等雨水收尽,茶叶尚初茁壮,采下初制,日晒干燥为佳。

    最佳茶叶采摘期的把握,是茶叶品质形成的次重要因素。

    传统晒青茶加工技术

    普洱茶区别于绿茶的初制工艺,很多茶友不明白。主要体现在两点:低温杀青和日晒干燥,这是普洱茶后期转化的工艺核心。

    茶农的茶叶加工技术,普遍是有问题的,不经过专业的训练,很多茶农都是依葫芦画瓢,掌握不好工艺的要点,有的茶友自己上山做茶,也是旁观一下别人的工艺,就自称会做茶了,其实不然,天天看别人开车,自己就一定会开车吗?道理是一样的。

    从2012年开始,不少山头的茶农开始做轻发酵,这是极端错误的,对后期转化没有任何好处。

    最佳存放

    这是一个缓慢转化的过程,正常温度下,适当湿度下,经历时间的洗礼,普洱茶会变得酽醇厚实,韵味优雅。

    后期转化的理论目前尚未形成,但已有不少实践经验。

    普洱茶的转化,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有氧状况下的氧化作用,茶绿素向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的转化就是在有氧情况下进行的,还有其他很多化学反应,就不一一细说了。

    另一类是厌氧状况下的微生物转化,主要发生在紧压茶内部,有少量的水分,适当的温度,就缓慢进行,日积月累,茶叶的茶多酚、纤维素、淀粉等物质就在生物活性酶的作用下缓缓进行。

    适当的湿度: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70%。

    适当的温度:不超过45℃。

    无异味,少通风,无直晒阳光。

    南方仓储,注意防潮,北方存放,要适当加湿。

    掌握好这四项基本原则,好茶,就指日可待了。

    常言道:食不厌精,茶品,更不例外。

    大昌号制茶,一直笃守原则,彰显古树纯料自然魅力,满足专业茶客品饮需求,是做茶一大快事。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