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乐茶轩老板叶荣枝苦觅接班人
乐茶轩创立于1991年,身兼香港茶道协会会长的叶荣枝指出,那个年代香港市场上仅有规格茶,当他亲身走到内地茶区品茶,才发现每种茶都有其个性和生命。于是,他便创下先河,成为首批在香港引进规格茶以外的茶。后来他的茶叶大受欢迎,令乐茶轩的业务上了轨道。
不少人认为饮茶是老一辈人的专利,叶荣枝纠正大家的误解。他指出,20多年前,喜爱饮茶的人的确多是上了年纪的,但目前多了年轻的上班一族,他们视饮茶为生活情趣,并能使人返璞归真。他认为,饮茶背后代表着不同的特质,例如成熟、有修养、对中国文化有了解。另外,现代人重视健康,而茶有保健效能,故近年特别受人拥戴。至于乐茶轩客户层面很国际化,他表示,香港人及外国人各佔一半,有来自日本、韩国、欧洲、俄罗斯、中东等地,这是由于公司在海外有一定知名度,不少外国旅客来到香港都会到他的茶馆学习品茶文化。
销售模式从传统走向网络
公司成立22年来,叶荣枝与时并进,持续拓展公司的业务,让更多人接触到品茶文化。他提到,目前正积极开拓网上销售平台。他留意到这个年代消费模式有所改变,亲身到店舖购物已不流行,加上租金成本高昂,他亦不考虑再多开店舖;然而,网上无国界,不但可让公司接触到更多不同层面的顾客,亦能减低成本,他期望公司可做好支付及物流的服务,并藉以带动公司有更多新的转变。
走入中国内地市场,是不少企业的目标,叶荣枝则表示“得个谂字”,未能真正落实。他坦言,香港的中小企要打入内地市场实在要面对太大困难,资本有限,加上政府对中小企的支援不足,企业希望透过CEPA走入内地市场都不成功,或者不知从何入手,使他们都无奈打消有关念头。他续指,对于内地“讲关系”、“回扣”的做生意方式摸不透,知识产权的意识又不足,他更笑言,“乐茶轩”在内地已被人注册,但都不能透过法律追究。另外,货品的出入境手续繁复,关税又重,而中小企未有足够财力可聘请专业人士帮助,这些问题均使他们对内地却步。叶荣枝建议,政府可就CEPA框架为中小企作更多解释,设立更多咨询机构,提供实际帮助。
两年后退休 忧后继无人
叶荣枝亦替乐茶轩的将来感到忧心,他一直亲力亲为打理公司的业务,然而,由于年纪不轻,他表示“过两年就唔做”。虽然他有两个儿子,“他们都在专业行业工作,对饮茶有兴趣,但无法帮忙打理业务”。叶荣枝担心未能找到人承接业务,他尝试寻找“心水”接班人,但不是能力所限,就是认为做茶赚不到钱。他感叹,用心想慢慢学茶做茶的人少之又少。随着年龄增大,他对此又有另一番看法。“以往希望找个人传授知识,但都找不到人;现时我改变策略,每星期训练同事,教他们做茶,实行渔翁撒网,希望他们对行业多了兴趣及认识,在因缘巧合之下,或许有人会想做”。
“中国有名茶 没有名牌”
“中国有名茶,但没有名牌”,这句话是叶荣枝于1995年领悟出来的,事隔18年,市场始终未见大改变。叶荣枝期望,中国茶叶市场可尽快将品牌做出来,才有力量带动整个行业继续发展。
回顾过去二十多年,叶荣枝认为,茶叶市场的变化很大,并见证着中国经济制度的改变。他指出,起初规格茶需按质量,由国家统一定价,后来80年代起,国家将农地分予茶农,他们有了自主权,加上开始有外来商人向他们买茶叶,促使农户想办法提升自身茶叶的价值。
他指出,那段期间对于茶农及买家都带来很大冲击,买家对茶叶有了更高要求,茶农亦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得更好,茶叶自由市场渐渐形成。及后,经过个体户的膨胀发展,亦暴露其竞争力的不足。由于小茶农资金不足,对科研技术的提升有限,而中国茶科所对他们的帮助同样有限。加上,茶农各自为政,为产量而大量使用农药,出现大量违规行为。后来,茶叶向着企业化发展,茶农开始合併,中小型企业崛起,茶叶品牌出现。
叶荣枝曾于1995年指出,“中国有名茶,但没有名牌”,18年过后,他想看见成功名牌的心愿仍然落空。展望未来,叶荣枝认为,要进一步推动整个茶叶市场发展,有大品牌的诞生非常重要。他续指,由于中国的茶叶种类多,市场要继续稳步发展,业内必须要有优质的企业做出品牌,当大家都认定这品牌,这品牌的生存便有足够的经济力量,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可惜的是,中国饮茶的人多,惟目前仍未有成功的品牌。他冀中国茶叶市场可尽快将好品牌做出来,这不单造福消费者,亦都造福整个行业。
炒家横行 茶庄难行
茶叶除饮用需求外,近年在内地更被视作炒卖及投资的工具,普洱是主要炒作对象。叶荣枝对此深表忧虑,普洱价格一时升高至几千元一斤,一时又跌至数百元一斤,波动极大。
叶荣枝指出,茶叶炒卖最大的风险是茶的流通少,能否赚钱存在不确定因素。他认为,人们只看“market price”(市价),可赚很多倍,但要放的时候未必放得出,因为茶的流通性低,运送成本高,而且没有统一标准,及认证的准则;茶叶缺乏放售渠道,如古董一样,在拍卖会价值不菲,却难以放售。
他指出,内地富人增加,投资渠道却有限,刚好普洱既有益健康又能保值,令这种香港人“由细饮到大”的普洱被“一炒飞起”,很多卖普洱的香港茶庄生计受损。由此,他深深感叹:内地人炒作普洱,令香港茶叶商的生存困难重重。
香港品质支撑茶市商机
叶荣枝坦言,香港茶叶市场的前景不容乐观,本地消费力下降,成本增加使经营者面对压力,加上人民币升值,及内地同业的竞争增加,香港处于弱势。他说,以往香港为转口港,但今非昔比,现时很多货物都不经香港,使不少香港做批发的茶叶商倒闭。
香港市场需求疲弱,他举例指,中国最有名的顶级绿茶狮峰龙井,每年只出产一千多斤,当他以友情价从茶农那边取得部分在香港出售,但售价较市价平一半亦卖不出。
叶荣枝表示,乐茶轩一直与中国部分茶场合作,他们在农药及品质方面较可靠,很少从香港经纪买入茶叶,因他认为清楚出产及来源,才可保证茶叶质素。虽然茶叶价格一直向上,多年来乐茶轩与茶农的合作,力保价格较稳定;而售价一直有上升压力,但香港缺乏需求,他们只好牺牲利润。
纵然如此,他对香港仍抱一丝希望,他表示,幸好香港的货品向来有信誉,部分人会特意来香港买茶,当中不乏内地客。他认为,香港始终是世界上著名城市,亦是旅游热点,仍有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