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庆生《品读通仙》红两岸(图)

发布时间:2013-11-19 11:33:10 来源:海峡导报 编辑:吴语 
 徐庆生《品读通仙》红两岸(图)

当代“陆羽”徐庆生。 周杨/图

    福建茶叶网11月19日讯:作为国家评茶师、副研究员、厦门茶叶协会原副会长,且在著名的茶乡武夷山市供职多年的徐庆生,可谓精通武夷茶文化。如今,新作《品读通仙》出版上市近半年,在茶行业书籍著作当中发行量已令人吃惊,销量超过万册。这本书,连远在台湾的许多茶农也慕名到大陆购买。

    这本书也助力通仙茶叶红透两岸。武夷山市通仙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建全表示,目前通仙公司旗下的茶叶已经产生供不应求的景象。

    茶文化提升通仙无限附加值

    导报记者:耗时一年多的新作,徐先生如何定位?

    徐庆生:这是又一本武夷茶企个性化品牌文化的专著。当下,茶叶形象雷同过度,没差异、没个性,就难以提升价值,所以我想深挖茶的个性文化。

   “通仙”是茶文化的继承

    导报记者:对于“通仙”的含义,如何解读?

    徐庆生:“通仙”的表述最早出现在唐代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叫《七碗茶歌》,里面写到茶“六碗通仙灵”。

    胡建全:“通仙”也是茶情怀的体现,茶能通仙,通过饮茶来追求高尚的精神享受。

    导报记者:“通仙”是对茶传统怎样的一种继承?

    徐庆生:通仙茶很有文化内涵和品位,这里包含了个性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品种文化、制作文化。

    胡建全:是的,我们的文化都依托在品质的“骨”上,把握品质讲文化,才不会成为“无根之树、绿不持久”。

    导报记者:徐先生作为懂茶、爱茶之人,对茶的要求一定很严谨。您认为通仙继承了武夷茶的何种滋味?

    徐庆生:我们说泡茶讲究气香、茶香、杯香。通仙大红袍比别人的耐泡,茶汤在嘴里,你能感觉有骨可以嚼,这是山场好、制作好才有的。杯底留香长久,有韵可以品。通仙的水仙,兰花的幽香特别明显;肉桂也特别耐泡,而且霸道的香气特点十分明显。这些把武夷茶的品种香、地域香、制作香都体现得很足。

    人物介绍:徐庆生

    1964年7月生,江西人,硕士研究生毕业,国家评茶师,曾任厦门茶叶协会副会长、厦门百人评茶团团长。

    徐庆生,一个游走在茶界的非茶人,他的身份颇多,但大都与茶无关,公务员、作家、唯独一个“厦门百人品茶团团长”的身份与茶相关,他是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的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人们都知道武夷山的“金骏眉”、“金针梅”这些顶级红茶,但很少人知道这些品牌幕后的推手,《中国名茶元正金骏眉》、《中国名茶金针梅》这些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专业图书,就是出自徐庆生之手。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