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访范增平老师:茶文化先进而茶产业落后
第一次听说范增平老师是在大二的茶艺课上。老师用PPT介绍了范老师的事迹以及他对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及中华茶文化所作出的贡献。在学生时代,总是会对那些遥不可及的大师产生崇拜。于是在当日课程结束后心中顿感范老师的伟岸形象。而今想来,虽有些幼稚有趣,却仍不乏对茶艺大师的尊敬。
近日,范老师重访福州。在元泰红茶屋,我有幸拜访了他老人家。虽然时间不长,但足以让我对范老师以及他的人生茶文化思想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更加尊敬这位为了中华茶文化奉献一生的老人。一张茶桌,几方凳子,围坐着茶友,范老师侃侃而谈。
记者:很多人都对中国茶产业的发展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而在观望的过程中又往往不断投入到茶产业中来。那么现在在茶叶发展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您觉得中国茶产业发展应朝那个方向发展呢?
范老师:茶文化是中华最先进的文化,而茶产业却是最落后的产业。很多茶商都在努力提高茶叶品质,扩大企业规模,却没想到茶叶作为一种农产品,它本身所有的价值是有限的。高品质的茶可以做五十斤、一百斤、甚至几百斤,但是要年年都保持这样的品质和产量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没有像瑞士手表、像法国葡萄酒、像意大利服装一样赋予其足够的文化内涵,茶产业光靠提高产品质量很难做大做强。在立顿的总公司的门口题着这样一行字:质量是设计出来的。这个时代是营销的时代,文化创意是茶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只有想办法卖概念才能够将中国茶产业发展好。
茶产业除了茶以外,其实还包括了茶具、茶器、茶食品等一系列跟茶有关的事物。在这些项目上,创意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记者:现在很多人都在学习茶叶相关知识,希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茶文化人。您觉得应该如何成为一个茶文化人呢。
范老师:茶可以是一种喜爱,可以是一种事业更可以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人生过程。要成为一个成功的茶文化人需要有坚持不懈学习的恒心,不舍不放弃的精神,同时也需要有好老师指点,结交优秀的朋友在良好的环境下让自己能够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国际形势不利于台湾的情况下,台湾人民开始寻找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根基,传统文化受到重视。在社会各界的不断探讨下,形成了中学为底西学为用的方针政策。中学为底就是要求我们在努力成为茶文化人的路上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传统哲学、礼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而西学为用要求我们能够对外界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记者:很多人都问为什么日本有茶道,我们中国人一说起茶道就觉得虚无缥缈,说我们有茶无道。您觉得是否有办法能够让中国茶道也像人本茶道一样深入人心呢?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代表呢?
范老师:首先我要区分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的区别。举个例子,曾经有一次我在日本的一个朋友家里,看到一个门上写着四个字“禁止立行”。我以为是禁止站着走进去。可是事实上,在日文中这四个字的意思是禁止入内。而日本茶道翻译成中文其实就是类似于日本茶艺,只是写法不同而已。日本茶道有着极其严格的规范,一步一式都有着明确的标准。这样就使得他们从唐宋时代从中国学习的茶艺技艺能够完整地传承到现在。现在,日本茶道已经成为了日本中上层阶级女子出嫁前必修的接待礼仪,广为流传。也成为了日本茶文化的代表。
而中国的茶道则是一种富有人文情怀的名词。它包括了茶艺技艺、茶事礼法、茶文化、以及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在茶当中的体现等等。在前几年茶叶不兴盛的时候,我将茶艺带入大陆,就是想要能够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由于中国地大,文化各地文化差异大也就造成了区域文人众多。每个人对茶艺的理解不同,所创造出的茶艺表演也不同。在当时的经济文化环境下,要能够让茶艺走入人们的视野,先求有后求好。现代文明礼节,就是精致、细节、规矩。只有有了这些,才算是文明人。非洲人文明程度低,生活环境脏乱,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规矩。茶艺是茶道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现代文明礼节的体现。如果没有规范化的操作技艺,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很难讲茶艺能够完整地传承下去。现在,茶艺已经被人们广为认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中华茶艺规范化。
茶文化属于人文学的范畴,它是无标准的,是博大精深的一门学问。不像是数学是富豪逻辑,是绝对性的。人文是不朽的,茶文化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不是我们常说的某人很聪明很有智慧的那种,而是佛经中所的“般若”。茶文化的学习是无止境的,是一种最求过程而不追求结果的学习。
记者: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说:如果连茶都泡不好,就不叫茶道。您怎么理解呢?
范老师:我觉得这是个错误的理解。我们作为一个人,有精神上的享受,也有物质上的享受。喝茶应该从物质上的享受上升为精神上的享受。茶道不在杯子里,而在过程当中。茶的价值,并不只是茶汤在口腔中的味觉感受,更应该是喝茶人体会做茶过程的辛苦劳作,一种喝茶的成就感、一种趣味性,是泡茶的过程。茶道应该是一种文化层面的东西。(薛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