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中:茶社铺路感悟“茶道”
哪里有好茶,就飞过去切磋茶艺;遇到好茶,会痴渴到失眠;斥巨资,整体购进一个濒临破产的茶厂的所有几卡车茶叶;花大笔钱,装修了个格调高雅的茶社,却不对外。
这就是被很多人称为“茶道博士”的袁文中。
他对茶的喜好已达到痴疯。在他看来,茶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艺术。通过茶,能结识好友;通过茶,能修身养性;通过茶,能悟道明理;通过茶,能助建城市文化。“经过这些年的沉淀与思索,茶社是我终生的目标与追求”,尽管袁文中对茶道已入行较深,但仍谦虚地自称“小弟”。
茶艺相伴,排解失意度过难关
在三亚,茶艺馆、茶社、茶店、茶铺极多,但袁文中所开的茶社“思味源”却颇为另类。
很难想像这位土生土长的三亚人对茶道竟然遁得如此之深,外人难以理悟。9月1日,他再次到北京、安徽、福建等地寻茶、品茶,在北京一家酒店里接受采访时他第一次向外披露了自己鲜为人知的“茶之道”。
2003年,袁文中通过竞标,取得了琼海博鳌一个大型项目的设计、装修工程,标的数千万元。他一头扎进项目中,大学里学的设计知识在这个项目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博得老板的极大好评。
开发商请了一些日本朋友帮助。“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结识茶,因为日本朋友极好茶,我也跟着喝,跟着学。”袁文中说。
但他没想到,博鳌项目完工时,开发商只同意按合同的六折结算工程款。袁文中变卖了自己的房子、汽车,才结清手下工人的欠款。
那段时间是他最失意的日子,终日与茶相伴,排解郁闷,也逐渐走了出来。“当时连死的心都有了,但现在想想,虽然当时遇到了挫折,还是非常感谢开发商,因为这个机缘,我才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也结识了茶,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茶道明理,方寸世界如痴如醉
返回三亚后,袁文中也接过一些设计单,但对茶的兴趣却越来越浓。他“潜伏”了四五年,决定一条道走到底--开茶社。
他认为,“玩茶”能使精神世界、审美观上一个档次,茶社要追求品味、回味、玩味这“三味”。这也是他将茶社取名“思味源”的原因。他说,“茶世界非常大,自己的茶社只是方寸世界,躲在这里要首先满足自己的精神享受,其次茶社里的物件必须值得来品茶的朋友回味,最高的层次才是玩味,只有玩味才能反复来。”
茶,驱使他不断地寻访全国各地著名的茶山,多的一年要出岛十多次。几年前,他听说湖南安化一家茶厂要处理一批老茶,与朋友一起整体购进了全部几卡车茶。说起这件事,他仍津津乐道,“已有好多人要我们放出去,但还不够老,先存着。”
茶有红茶、绿茶、黑茶、白茶、青茶、黄茶几大系。袁文中的茶社里收的茶越来越多,“最老的是五十多年前的茶,喝老茶,那种感觉非常美妙,难以言瑜。”
如今,他的茶圈越来越大。有一次与茶友聚会,一位茶友拿出自己最看家的茶,几个人喝了三泡,“你肯定没想到,这是非常老的茶,市场上一泡价值7万元。”
走得越广,看得越多,陷入越深,他越不敢张扬。“茶界真的很深,其实我现在有个两难问题,茶社建好快一年了,但没想好要不要对外,不敢想象如果以后茶社里到处都是人,会是怎么样子。”
茶社铺路,文化计划野心勃勃
采访第二天,他从北京飞往安徽、福建等地。发疯般地寻找好茶,成批地购茶,建好茶社却不对外,袁文中意欲何为?
在一再追问下,他说,其实有一个庞大的文化开发计划。“现在外地人到海南旅游,要想送礼,真的没有很好的文化产品”,他说,海南非常缺乏独特的旅游文化产品,茶或者说茶社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再加上我的专业所长,也许能碰撞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来。“我现在还没有完全想好,但这个计划绝对非常庞大。”
在海南,在三亚,针对游客的茶庄、茶店非常之多,“但我认为那只是最初级的茶商,比茶商更高一级的是茶人,再高一级的是茶社,”他非常谦虚,自己只是摸到一点皮毛。
他已设想了好些产品的开发构想。也许在今天看来,这些设想显得有点异想天开,但他坚信,肯定能实现。“玩茶是非常讲积累的,厚积薄发嘛。”
大学毕业这些年,他常听到人们说海南是“文化沙漠”,非常不服气。但事实上,海南茶的底子非常薄,他说,“通过茶和茶社这个载体设计开发出具有海南特色的产品,让海南的茶文化更好地走出去,这对推广城市文化也许会有好处。”